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31次组卷 | 6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他也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王夫之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读本·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他们(如伏尔泰、卢梭等)在经济方面,主张自由放任……国家的福祉只不过是在一个国家中起作用的个人利益的总和……在宗教方面,宣传无神论、不可知论和自然神论——反映了理性主义者对“天启”或“超自然”宗教的怀疑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在政治方面,把统治权看做只是一种“代办权”,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三   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内容方面比较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异同。
(2)根据材料三,结合近代中国的任一相关史实,谈谈思想启蒙如何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2021-01-0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文)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明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来自海洋的挑战——明代海贸政策演变研究》《为权力祈祷—佛教与晚明中国士绅社会的形成》《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等,这些书名均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选取材料中一个论著名称或自拟一个能够反映明朝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几个文化思想活跃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明末清初。并进一步指出,这几个文化思想活跃的时期,大都发生在王朝的衰落与崩溃之时,而在一些王朝的盛世,社会经济结构稳定,君权巩固,其文化思想反而缺乏生气和活カ,如“汉唐盛世”和“康乾盛世”,并非必然伴随着文化思想的活跃。

——据徐跃《简论王朝危机与文化思想活跃》等


试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明确写出自己所评析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初三先生”亭林先生顾炎武、船山先生王夫之、梨洲先生黄宗羲的人生经历有很多相似性: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晚明,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倾覆,参加反清复明的爱国活动,失败后不忘故国,拒绝与清廷合作;晚年勤恳著述,笔耕不辍。在学术上,他们重视实践和考察,继承了晚明学术的合理内核。同时根据时代特点,他们对晚明的学术有所发挥和创新,以济世救世为已任,试图通过学术启蒙引导和落实社会启蒙,提出了许多震铄古今的早期社会启蒙思想,促进了明清的学术转型,并通过讲学、著述等方式使他们的学术思想传承下去。

——摘编自孙庆《明代遗民: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10-1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文化的优点,到底在哪里呢?

(一)我们的文化,最为廓然而大公。我们是以世界大同为主义的。我们的终极目的,在 于平天下,治国只是中间的一个阶段,也可说是平天下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对于人家,总是尽诱掖提携之责,从没有压迫榨取之事。人家自然愿意和我们亲近,都归向我们来。

(二)我们最崇尚德化,而鄙薄以力服人。所以最注重道德伦理。政治管束的力量,虽较 松懈,社会团结的力量,却极坚强。所以基础极为稳固。

(三)从智识方面论:我们最普遍的观念为易,我们大家所公认为最适当的手段是中庸。 我们不论什么人,从没有认环境为固定不变的,所以我们最不固执。

——摘编自吕思勉《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1935年版)


结合中国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也可自拟论题),得出结论。(要 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民主与科学在西方是以理性揭露宗教的黑暗统治而成长起来的,在中国为揭露明朝的极端皇权政治曾经活跃起来,但不像西方由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一直发展下来,而在清朝以强悍的少数民族统治而停滞了。直到鸦片战争后,在强敌压境的资本主义刺激下才开展起来。

——摘编自《陈旭麓学术文存》


根据材料,概括学者关于中西方思想发展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9-11-25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