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019-10-24更新 | 304次组卷 | 67卷引用:云南省大姚县新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他年轻时沉迷于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格竹而未得至理,便从此抛弃了格物之法。后王阳明在绍兴筑书舍,与佛、道人士讲论禅机、道法之事,研读佛老之书。作为明朝官员的他认为,致良知必须实地用功,为学不能与为政任事分离,经世求治成为其立心、立功的基本生活目标。在贵阳书院,他开始向诸生宣讲“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其弟子王良将“致良知”具体化为百姓日用之道,一生倾心平民教育,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泰州学派。

﹣﹣﹣﹣摘编自荣真《文史中国•大明流煌》


(1)根据材料,概括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阳明的思想。
2021-08-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7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二   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2)有学者指出,明末儒学呈现“承古而萌新”的特点。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加以说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黄宗羲认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和臣就像是一起抬木头的人,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实行“众治”。三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孟德斯鸠认识到权利和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约束权力才能保障自由,有节制的权力之下才会有真正自由,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是节制权力唯一可行的方案。

——摘编自谢斌《论启蒙运动在律思想史中的地位》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的主张在美国实践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5 . 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6 . 古代理学家有言曰:“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知己自寒了,知饥必知己自饥了,……。”这位理学家的实际主张是(  )
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
7 . 《明夷待访录》指出,历代王朝公私不分,权利义务不平,没有公法可言。因此黄宗羲反对“一家之法”“非法之法”,主张“天下之法”“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材料体现出黄宗羲
A.勾画了未来社会政治框架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
C.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D.主张分权制衡的先进理念
8 .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思想活跃。导致这一时期思想活跃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C.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D.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9 .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时人推荐黄宗羲,他斥道“侍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两年后,黄宗羲遣其子代为修史。1687年,黄宗羲写道:今圣主持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
A.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B.消除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C.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体现文化专制取得成效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名校
10 . 《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由此可知黄宗羲提倡
A.君臣关系平等B.恢复官僚政治
C.反对君主专制D.改革选官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