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明朝中后期,不仅政治危机严重,同时也出现了思想危机,旧有的理学教条已不可能解决现实存在的社会危机。为“挽世道,救人心”,“辅君淑民”,一位思想家结合其一生的政治实践经验,建立起一整套主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位思想家是
A.陆九渊B.王阳明C.黄宗羲D.王夫之
2 . 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发展到极致B.士大夫失去进取之心
C.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D.严刑峻法的威摄力量
3 . 明朝万历年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 响应,一时声名大著。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B.经世致用学风影响广泛
C.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D.政府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4 . 明清之际,有思想家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一姓之兴亡,私也;而民之生死,公也”“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主张
A.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学理论B.是对传统思想的新突破
C.有利于维系中央集权制度D.受到西方政治理论影响
5 . 明清之际的某一思想家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这一观点主要针对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B.君主专制制度
C.闭关锁国政策D.土地兼并现象
6 . 康熙皇帝向来华的西方传教士热心求教,学习的内容从天文、历法到数学、医学,乃至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涉及多个领域,“他对自己的知识不加任何限制,亚洲所有君主中从未有任何人像他这样热爱科学和艺术”。这反映出
A.东西文化相互融合B.“西学东渐”得到推动
C.朝廷官员讲究文化素质D.尊重科学蔚然成风
2021-08-2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卷03
7 . 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荀能致之,即与圣人无异矣。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而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也。这表明王阳明的思想
A.强调孔孟思想是圣人的理论B.冲破了封建纲常伦理的束缚
C.推动儒学体系发生根本变化D.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8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批评三代以来之“法”为帝王“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据此可知,黄宗羲
A.思想主张严重倒退且落后B.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品质
C.主张依靠良法来治理国家D.拥有超越时代的民主精神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名校
9 . 《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由此可知黄宗羲提倡
A.君臣关系平等B.恢复官僚政治
C.反对君主专制D.改革选官制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二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材料三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程朱理学为例分析宋代“疑古”思朝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明清进步思想本身给予原因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