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叶起,郑成功从反清的“逆臣”形象逐渐转变为抗击“外夷”“忠君报国”的形象,成为民间与官方共同祀奉的神灵。这主要是因为(     
A.人物形象的还原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改朝换代的需要D.华夷观念的颠覆
2024-02-0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诉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这表明中国(     
A.司法主权遭到破坏B.关税自主权丧失
C.领土主权受到侵犯D.科技发展受限制
3 . 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州。19世纪4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其中“摇撼下来的果子”包括(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鸦片贸易合法化D.通商口岸传教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有人企图转移对主要问题的追究,给公众造成一个印象:似乎在亚罗号游艇事件以前就有大量的伤害行为足以构成宣战的理由。”英人的“残暴行动”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6 .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了《两次鸦片战争》一课后所做的部分知识点小结。其中④属于(     
①属于由于鸦片战争失败,②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③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等。④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历史结论B.历史事实C.历史过程D.历史原因
7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积于厦口(厦门)”,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这则材料可用以说明当时(     
A.传统经济结构在西方冲击下发生变动
B.厦门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
C.传统家庭手工业已被机器大生产取代
D.政府主动开放以应对对外贸易形势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B.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C.战争没有触及到普通民众D.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2023-02-17更新 | 127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这里的“暴力”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12-26更新 | 618次组卷 | 183卷引用:2013-2014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