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1860年代以后的晚清,江南地区土布业“即用手拉梭机,自纺自织,后即逐步改用铁木机,织改良土布,并开始染色⋯⋯产地遍布于江阴、常熟、武进、无锡⋯⋯以江阴、常熟为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基本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农副产品出口激增D.纺织行业的近代化初显
2 . 《天津条约》签订后,大学士桂良等至上海与列强谈判,咸丰帝谕旨“进京一节,万不能允”,试图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列强放弃公使进京。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国家主权意识强烈B.主动与国际规则接轨
C.近代外交理念缺乏D.阻止了列强侵略加剧
3 . 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中受到刺激的两种情绪碰撞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近代中国排外复仇情绪比较强烈B.掩盖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真正动机
C.闭关自守政策导致商品流通受阻D.中国朝贡外交体制引起列强入侵
4 . 下图为1842—1856年中英双边正当贸易总值变化情况图。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时(     
A.中国保持对英经济竞争优势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外来商品
C.协定关税未对外贸产生影响D.英国对华侵略诉求日益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洋员人数变化表。这反映出(  )
年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18615211
18646331
18735813117
A.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B.中国半殖民化不断加深
C.中国海关日益走向近代化D.清政府已经抛弃华夷观念
2023-12-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弘文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考试(月考)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获得领事裁判权。对此,清政府认为:“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据此可知清政府(     
A.实行妥协退让的外交B.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C.缺乏近代司法主权意识D.熟悉近代外交知识
7 . 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州。19世纪4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9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通商善后条约》提到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从此为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提供了所谓的“合法”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海关长期被洋人把持。这一现象(     
A.体现了半殖民地化的特点B.增加了清朝政府的赋税收入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D.开启了中国关税管理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B.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C.战争没有触及到普通民众D.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2023-02-17更新 | 127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