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展览。结合展览内容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览一: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1)上图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展览二:

   

图一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图二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和缫丝机(1872年)

   
图三吴淞铁路上使用过的天朝号蒸汽机车(1876年)


(2)根据上述三图,谈谈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展览三:在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党代会在京召开。


   
(3)根据以上材料回答90年代初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及其影响。

展览四: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宁波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过公司开展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4)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状况?
(5)参观结束后,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2024-03-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860年代以后的晚清,江南地区土布业“即用手拉梭机,自纺自织,后即逐步改用铁木机,织改良土布,并开始染色⋯⋯产地遍布于江阴、常熟、武进、无锡⋯⋯以江阴、常熟为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     
A.自然经济基本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农副产品出口激增D.纺织行业的近代化初显
3 . 五口通商时期,大多西方国家驻华领事都由商人兼任。美国旗昌洋行7大股东中有4人担任过领事;法国驻上海、宁波和华北的领事是一个钟表洋行的伙计;英商宝顺洋行老板任葡萄牙的上海领事和荷兰、普鲁士的上海副领事……这一状况产生的影响是(     
A.便利了列强协调对华政策B.加剧了对中国的肆意掠夺
C.促进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保障了殖民者的侵略权益
2024-02-2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阿美士德号抵达上海,中国官员在对其批文中按惯例将其称为“该夷船人”。1858年后,中国官员对欧洲各国的称呼逐渐发生变化,康有为在《理学篇》中把“中国”与“泰西”并列。这一变化缘于(     
A.近代外交制度建立B.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
C.民族工商业的发展D.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2024-02-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发生诉讼事件,美国国民由美国领事等官员捉拿审讯,按照美国法律与惯例处理;美国国民在中国与别国国民发生争议,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美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
2024-02-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1723—1905年清朝沿海、内地关税征收示意图。关税收入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政府鼓励兴办近代工商业B.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
C.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D.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024-02-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印记”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3轮船招商局设立,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1865江南制造总局建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1895康有为发起成立上海强学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
1896黄遵宪和梁启超等创办《时务报》
1903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
1911同盟会联络光复会和上海商团响应武昌起义,获得胜利
1915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6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上海是全国最大之转运码头,内地货之运往外洋及沿海各埠者,或外洋货物之运往内地者,多以上海为转口地点。一批新型的中国商人,在通商口岸同外国侨民的交往中,学到了西方经营企业的方式。资本日益充实,组织日益完善,业务日益发达,己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上海附近和安徽省等地外出觅生者最多,而技术工人及汽缸工则多为广东或宁波人,他们成为上海近代工业早期技术工人的骨干。

——摘编自肖照青《上海在近代中国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及其历史因素研究》


(1)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请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成为近代中国中心城市的条件。
8 . 《天津条约》签订后,大学士桂良等至上海与列强谈判,咸丰帝谕旨“进京一节,万不能允”,试图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列强放弃公使进京。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国家主权意识强烈B.主动与国际规则接轨
C.近代外交理念缺乏D.阻止了列强侵略加剧
9 . 如表为中国“各口岸输入洋纱的比重”(部分)。据此可知(     
年代华南八港%华中九港%华北二港%东北一港%
1867-1871
1877-1881
1884-1888
1889-1892
97.9
86.8
63.6
47.6
1.6
6.2
10.9
24.0
0.5
7.0
19.6
19.5

*
6.0
8.9
A.华南地区小农经济解体缓慢B.华中地区的近代化程度最高
C.列强扩大了对华的经济侵略D.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转向北方
10 . 1858年,英、法、美三国胁迫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该条约规定,凡进口洋货运销中国内地或出口土货从内地运销国外,除缴纳进口税或出口税外,需一次性另缴子口税以代替厘金。该规定(     
A.减轻了清朝政府财政负担B.便利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减少了海关关税征课所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