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处投禀,候管事官先行查察谁是谁非……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此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C.居住及租地权D.关税主权
2024-02-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人提出要到广州城内居住,但遭到广州城厢内外社团、士绅、普通百姓的一致反对,甚至“火烧夷楼”,朝廷对此也予以默许和支持。英国人为此交涉十年也没有结果,这也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之一。这说明(       
A.英国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大门
B.政府力图维护国家主权
C.当时外交观念尚未与国际接轨
D.民族矛盾已经十分尖锐
2024-02-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京的历史”研究

南京是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某历史小组搜集并加以整理形成了以下三组资料。

第一组资料

自成周以来,河南之都惟长安与洛阳,或逾河而居邺者,非长久计也。自汉晋以来.

江南之都,惟有建业,或据上流而居江陵、武昌者,亦非长久计也。是故,定都之君,惟此 三都是定;议都之臣,亦惟此三都是议。

——(南宋)郑樵《通志》

自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移向江南,无论海运还是水运或者陆运,南京离几个粮食生产基地都很近,中国新兴的商业城市,比如杭州、苏州、湖州,离南京亦不远。对于 明朝来说,即便逃至草原的蒙古残余势力能够东山再起,隔着长江天险,也不会给帝国带 来太多的困扰。而女真崛起,顶多据江山之半,明朝也不会很快就有亡国之悲。

——孙晓飞《3000年帝国都城变迁史:繁盛与衰败》

第二组资料


第三组资料



(1)上述三组资料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
(2)若继续研究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在第二组史料中还需要补充哪些重要史事的资料。
(3)第三组史料从哪些角度拓宽了对“南京的历史”研究?
2024-02-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862年在广州出版的被誉为“前汉英词典”的《英语集全》。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完全由国人编撰的辞典性质的教科书,由近代著名的买办和实业家唐廷枢历时两年编撰完成。该书的出版(     
A.大幅提升了国人英文水平B.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产物
C.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D.是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
2024-02-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民族经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刺激,传统的自然经济在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步瓦解,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始举办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在这些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通商口岸的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摘编自徐国利《中国近代儒商的形成和近代儒商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材料二   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显露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等轻工业发展尤其突出。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是六千两百多万,1920年增为一亿五千五百万元,增加125%。1914年到1920年,中国资本的纱厂数量由35家增至63家,面粉厂增加了84家,面粉的出口由7万担增至396万担,由入超转为出超。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黔、贵、皖等地,或两三家。

——摘编自孙长斌《一战时期中国经济变化与民主革命新因素的成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024-01-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世纪后期,洋纱洋布大量涌入,并通过港口转运至各地,如下表所示,这主要反映了(     
汉口港和宜昌港转运入川棉织品及机纱数量表
年份棉织品棉纱
四川输入量(匹)汉口转运
(%)
宜昌转运
(%)
四川输入量(担)汉口转运
(%)
宜昌转运
(%)
187977701794.15.9——————
188187358374.325.7———————
188376027160.539.5——————
188587472947.452.6——————
188755127637.162.9101622.977.1
188885185322.777.3272116.583.5
188971318322.677.4972818.381.7
189077378831.069.010066634.665.4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B.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结构解体
C.列强在华资本输出范围扩大D.列强侵略进一步向内地延伸
2024-01-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黄石市、宜昌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将鸦片改称“洋药”,规定:“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惟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 只准华商运入内地,外国商人不得护送。”这表明(     
A.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B.清政府有效遏止了白银流失
C.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D.外商完全垄断了中国鸦片贸易
8 . 【对外政策的演变】

材料一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外交并不是我们现在社会中处于平等关系下的与别国的外交关系,而是清政府的被迫外交,中国的国门是被迫打开的,是在一次次战败后签订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中,开始了这种屈辱的外交之路。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对华夷思想的反思,国家意识的萌发,中国近代外交思想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从“夷务”到“洋务”词语的变化,洋务运动中洋务运动时期的“外须和戎”,从对外实行羁縻政策到“以夷制夷”政策的确定,无一不体现了传统外交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摘自张静《鸦片战争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向,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关系的一系列变化。
2024-01-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某外国学者在“新全球史”著作中,把晚清历史放在第六部分(如图所示)“革命、工业和帝国的时代”这个全球大背景下,标以“处在十字路口的社会”历史节点,以“被围攻下的中华帝国”审视晚清社会,这种叙述方式有利于理解(     
A.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B.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源
C.晚清改革失败的原因D.晚清政府衰败的表现
2024-01-1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时期清廷把割地赔款看作是一种对外夷的犒赏性行动。鸦片战争对清廷主持的宗藩体系没有丝毫影响,清廷仍然是东亚国际体系的主持者。据此可知,鸦片战争(     
A.瓦解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观念B.用条约体系取代了宗藩体系
C.未能改变统治者的封闭与愚昧D.改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