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6 道试题
1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D.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2023-12-19更新 | 324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二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国内外因素。
(3)概括影响一国外交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因素有哪些?
2023-10-1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对《尼布楚条约》相关规定的粗暴否定,使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蒙受了重大损失。该不平等条约指(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广州遭受了一部分外贸生意被上海夺走的困厄,因为上海更接近茶丝产地”;“广州贸易的衰退损害了当地人的生计”,于是引发了当地人“普遍的不满”。上述现象的出现,缘于清政府与外国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 . 1845年到1846年,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工业产品与中国运往英国的茶叶相比,贸易逆差高达35%到40%, 有些制造业者已经放弃了对华贸易。这说明中国(     
A.彻底实现了贸易顺差B.仍掌握关税自主权
C.自然经济有顽强的抵抗力D.自然经济尚未解体
7 . 鸦片战争后,满清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才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鸦片战争 (     
A.惊醒中国人向西方学习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震动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2023-03-15更新 | 94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A.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B.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C.战争没有触及到普通民众D.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2023-02-17更新 | 127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先秦时期始,人们已经开始记录雨、雪、风、雷、云等天气现象,殷商甲骨卜辞中已出现诸多有关降水强度和降水量方面的记载,开始区分雨量的大小。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八种风向的区分并首创云状的分类。而后理论知识逐渐成型,如《后汉书》《齐民要术》等著作中已能清晰阐述霜的预报方法、降雨降雪等原理。宋代的气象学术更是蓬勃发展,北宋二程兄弟表达出对雷电成因的认识,同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更是对虹、晕、海市蜃楼等诸多大气光象做了合理解释。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国内出现专门的气象学译著,如《气学入门》《测候丛谈》等书,这些译著将西方完整的近代气象学知识引入中国。随着时局变迁,晚清时期外人纷纷在华设立气象台站。“徐家汇观象台”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建立的气象台站,其建台初的主要目的是为外国海轮进出上海港时间和气象进行观测服务。除传教士在中国所建设的气象台站外,欧洲列强也建立了各类气象观测站,以便收集气象情报。如英国建立的“香港皇家天文台”和德国建立的“皇家青岛观象台”等。这些气象台站让国人意识到气象观测的重要性,对日后中国自己创建气象台站进行观测有着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钱馨平《中国近代气象学科建制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西方气象科学传入中国的背景及影响。
2023-01-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艺术班)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2-12-26更新 | 618次组卷 | 18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