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总之,政府的权力从满人转向了汉人。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宪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00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

——摘编自李鹏军《东南互保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传统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互保”事件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外交理念,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后,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始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分析其变化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历程,概括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
2023-07-10更新 | 644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日本轮船运输业在华发展概况
1875一家邮轮公司开通了每周一次的上海航线。这是该公司开通的首条国际航线,也是面对中国的第一条航线。
1896日商通过设立在上海的大东新利洋行开拓了环绕上海、苏州、杭州的三角内河航线。
1902大阪商船公司开通了从大阪出发,途经上海,抵达中国内陆地区的汉口、杭州的航线。接着,湖南轮船公司成立,航线是从汉口出发的,过湘江抵达长沙。
1907新成立的日清轮船公司吸收了大东轮船公司,湖南轮船公司、大阪商船公司(长江航线)、日本邮轮公司(长江航线)运管至1945年。
193781日清轮船公司关闭了大部分在华办事处,天津办事处仍保留原样。

——摘编自[日]松浦章《近代中国与日本的轮船公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轮船公司在华得以运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日本轮船公司在华运行对中国的影响。
4 . 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大国争霸战争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夷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洋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却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中国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而应循用西洋之法以求逐渐富强,否则中国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这种交易进化的历史观,朦胧地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指出这种观念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华夷”世界观的新特点,举例说明洋务派基于这种新世界观所作的努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国家能力是推动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尤以国防等战略性工业最为典型。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举办了一系列在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向西方学习的活动,并创建了相应的事业,洋务运动得以查轰烈烈地展开,这是中国近代化过程的起步。

甲午战败之后,清政府财政陷入严重的危机,由官方直接投资的洋务企业实际上陷入了停领状态,一批官办企业改组为官商合办或商办企业……19071913年,汉冶萍公司(前身为汉阳铁厂)试图通过向公众招股融音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未能成功。

——摘编自周建波等《国家能力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直至北洋政府期间,民间力量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主导力量,市场经济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1908年国内市场商品总量增至21.99亿两,1920年更是达到72.54亿两,而且在工业产值中,现代化产业占比达到10.78%.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

(1)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目标,并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近代民族企业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举出这一时期在工业化方面作出贡献的“民间力量”(两例)。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甲午战后至民国初年“国家能力”在推动工业化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2022-10-12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