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以防御来犯之敌,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国门洞开,从此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西北方向,英俄插手甚至侵入新疆、西藏;东南方向,美国、日本先后企图侵占台湾;西南方向,法国的侵略战火从越南蔓延到了中国本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全方位的边疆危机,面临被瓜分的威胁。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略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边疆碰到的新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 . 1860—1900年,中国共出版各种西书555种,其总量是此前半个世纪所出科学书籍的5倍多。其中社会科学123种,内含哲学、历史、法学、文学,教育等,占总数的22%;自然科学162种,含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光学动植物学等,占总数的29%:应用科学225种,含工艺、矿务、船政等,占总数的41%。该时期这一情况的出现(     
A.表明西学传播已逐渐扩大到基层社会
B.体现出西方宗教思想在华的传播受到阻碍
C.主要受民族危机加深和洋务运动影响
D.反映了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具有相通之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李鸿章受命出访欧美。回国后,李鸿章在致旧时幕僚伍廷芳的信中,明确强调:“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戊戌政变后,李鸿章不认为康有为等人犯了“谋反”等大罪:事实上,李鸿章还暗中相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保护他们逃亡日本。后来,李鸿章勉励康渠“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时境遇,遽灰初心”。面对慈禧的质疑,李鸿章还回答:“臣无可逃,臣实是康(康有为)党”,慈禧听后只能“默然”。

——摘编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等

材料二   从接受康有为的学说开始,梁启超的理想便是改革封建王朝,使之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国家。1899年至1903年间的激进,与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顽固保守,梁转而接受了孙中山的激进方案。1905年他的政治态度复归保守,重新鼓吹起改良与立宪。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关键时刻,梁却又拒绝诱惑、不怕威胁,坚决维护民主共和。

——杜先菊《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鸿章和梁启超思想的“变”与“不变”,并分析二人思想变化的共同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救亡图存思想探索的特征。
2024-03-1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6—18世纪,英国在西欧国家之间的角逐中崭露头角,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机器发明首先出现在新兴的棉纺织业部门。英国早年的棉纺织品质量低劣,产量有限,国内畅销的棉布几乎全部来自印度。为了抵制竞争,在毛纺织业者的要求下,1700年国会通过议案,严禁从印度等国进口棉布。这使国内棉布价格上涨,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棉纺织业的机器革命是从工具革新开始的。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诱发了棉纱生产的创新。1735年,英国技工约翰·怀特发明了一台包括自动纺筒和翼形纺锤的卷轴纺车,1737年这项发明获得专利。此后,各种纺纱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说这种纺车的发明标志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洋务派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加深,洋务运动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大体说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以“自强”为主要目标,即主旨是适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事工业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在继续“自强”活动的同时,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张,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在古老的中国开了近代工业的先河。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玉米传入中国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工具革新”所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并简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工业化开端的不同之处,并简评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轮船招商局创办初期,出现船多货少、债务严重等困难,英国轮船公司又趁机削减运价。李鸿章采取了暂缓缴还官款利息、增拨运粮、准其承运官物、如有盈余全部留局作公股等措施,才使招商局的情况日渐好转。这反映出(       
A.军事工业得到政府扶持B.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
C.求富的目标基本实现D.洋务官员不善企业经营
6 .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B.洋务派任人唯亲
C.军队指挥体系落后D.舰队数量的过多
2024-01-30更新 | 63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历史学家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都经过时代的洗礼,从闭关自守的顽固态度转而学习西方。这种转变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从战场上得来的失败经验:一类是从外交圆桌上得来的屈辱经验。”这个政治派别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8 . 北洋水师的致远等舰曾于1890年前往南洋巡视,途径新加坡进行访问时,当地华人商民为之欢欣鼓舞,认为中国海军军威无比。此后,新加坡华人每逢冬季来临便开始热议本年北洋水师是否再来巡视。这一现象说明了(     
A.洋务运动达到自强目的B.清政府注重维护宗藩关系
C.新加坡华人的身份认同D.华人深受荷兰殖民者压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清代的漕运制度下,江西、湖北、湖南三省漕粮须先涉长江,再由运河北上。1853年,三省漕粮改折银解京。1854年,三省漕粮奉旨留南抵充军饷。这主要是由于(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C.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D.国家财政负担加重
2024-01-23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洋务运动中“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指( )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D.发昌机器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