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60年代以来,李鸿章先后兴办了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陆续筹款添购德国克虏伯后门四磅钢炮一百十四尊;仿照德国制度,成立炮队19营,聘请德国教习训练。这些举措体现了(     
A.军事体制实现现代化B.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平衡
C.军事建设与国际接轨D.军事工业取得创新发展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55年,湖南巡抚骆秉章“严饬各州县,将钱粮素弊,大加厘剔”,率先“减赋”,民间不仅“全完”了当年田赋和“上年蒂欠”,对1851-1853年的积欠也“率皆踊跃输将”。这一做法很快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推广。“减赋”的主要用意是(     
A.收揽人心增加收入B.革除积弊引领改革
C.减轻负担发展经济D.增加积累推进洋务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3 . 甲午战争后,原占出口值一半以上的丝、茶两项,到1920年仅占20%,而豆类、花生、芝麻、油类四项出口总值竟超过丝茶总值,蛋品、皮毛等农家副业产品增长也较快。这一变化说明中国(     
A.传统经济结构加速解体B.经济对外依附性增强
C.对外贸易市场发生变化D.近代工商业有所发展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62年初,清政府从驻京旗营中挑选官兵,交由英国军官团在天津训练。后来,清政府又不断增加受训人数,并合组为两个营和一个炮兵队。所用枪炮,初时主要从英军中借用,不久全部改换为俄国所赠之枪炮,弹药则从英军购买。这些举措表明清政府(       
A.在外来刺激下逐步觉醒B.将洋务活动推向新高度
C.力主构建中外和好局面D.对统治策略作被动调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总理衙门设立后,奕奏请派员出访欧洲未果。直到1866年,清政府接受赫德提议,经过多方考量,派退休的四品官员斌椿率同文馆三名学生随赫德出访欧洲。清政府的这一安排(     
A.旨在顺应近代化的潮流B.受制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C.标志着朝贡外交的转型D.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王朝调度国计民生,常常要从有余省份的很两中指拨一部分解运到不足省份,名曰“协济”。1861年之后,“惟山西年清年款,他省多不能依限报解,且有逾限不解者”。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权力下移B.地方经济发展失衡C.中外关系紧张D.太平天国运动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世纪中期起,英国等西方经济学著作不断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并大量刊印发行,如《富国策》《富国养民策》《富国须知》《富强新书》《富国真理》《富民策》等。这主要是因为(     
A.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加B.学习西方成为国民共识
C.先进人士探索救亡道路D.洋务运动目标基本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是晚清《申报》部分体育版块评论标题。这体现出当时(     
日期评论标题
1873.4.26龙舟竞渡说
1873.10.27论西人猎纸及驰马堕涧事
1879.5.13论西人赛马之盛
1879.12.1操练营兵末谈
1880.1.2论武员偏见
1880.3.7论日人教战会
1880.11.3论跑马
1881.3.20中西文武轻重不同说
1881.3.29原重文轻武之俗
1882.2.10论学习西法水师可以选用武员
1882.3.3观打弹记
1882.10.23论武试略为变通
A.强兵御侮的体育观B.西式教育的发展
C.新闻报道的时效性D.军事体制的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学者提出,“财政、货币、土地政策是历代经济变革的核心命题,成败得失俱因之于此。可惜的是,整个洋务运动时期……所有的变革只密集地发生在工业经济的领域里。……虽然轰轰烈烈,却无法造成社会机制的转变”。据此,该学者认为洋务运动(     
A.经济变革不够深入B.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各方利益未能兼顾D.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2024-05-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876年,郭嵩焘奉派为第一任驻英公使。他看到在英国的日本留学生多讲求法律经济,学兵者绝少,感叹到:“盖兵在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其观点反映了(     
A.顽固派的基本立场B.对器物变革的反思
C.洋务派的核心观点D.对西方模式的盲从
2024-05-22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