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相继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及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家庭手工业者被雇佣,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到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约有10万人,其中在外国资本企业劳动的约占35%,在洋务企业中劳动的约占37%,在其他类型近代企业中劳动的约占28%。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产生(     
A.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变革D.标志着中国工业体系建立起来
2024-05-25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87年,福州船政局的“万年青号”在上海因大雾被英国船只“你泊而号”撞沉。清政府根据中英纠纷的处理原则,将“你泊而号”告上“英国在华最高法院”,获得胜诉。此次胜诉表明(     
①中国的司法权进一步沦丧   ②中国已经收回了“领事裁判权”
③洋务运动取得一定的成效   ④政府用法律手段维护了国家利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5-14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63年,曾国藩派容闳赴美采购工作母机,而后用于生产枪炮、机车、农机等;1872年,侨商陈启沅携资归国,引进国外机器缫丝新理念,创办继昌隆缫丝厂;1879年,左宗棠从德国购买全套设备,兴建兰州机器织呢局;1897年,汉冶萍公司聘请德国技师担任总工程师,用西法采煤。上述做法(     
①对西方技术的引进方式多样                    ②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独立发展
③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④推动了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4-05-13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马关条约》签字的消息传回国内,朝野舆论哗然,官民悲愤交集。半数以上的封疆大吏以及各级京官和部分宗室贵胄,反对批准条约。在京各省举人纷纷上书要求拒和。台湾民众迅速在全台湾范围内掀起一场反割台斗争。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     
A.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B.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C.对国际法的普遍认可D.变法呼声日益高涨
2024-05-1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将下列内容按照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马克思指出:“就算是中国人必须接纳英国的和平公使人京,他们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也是完全有理的。中国人这样做,并不是违背条约,而是挫败入侵。”
②该条约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条约强调中英两国“官员平行”。
③“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④“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④①D.②①③④
2024-03-13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76年,李鸿章筹办开平矿务局,刊发《开平矿务局章程》,章程中指出“拟集资八十万两,分作八千股,每股津平足纹一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1878年,开平矿务局正式成立,该局产煤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也大量在市场上销售,获利甚厚。可以得出,开平矿务局(     
①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典范②说明了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意图
③官督商办并采用新的商业经营方式④表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戊戌维新运动在江淮大地兴起到辛亥革命胜利,安徽政论报刊都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皖报》以“开风气,拓见闻,联官民,达中外”为创办宗旨,大体上以发表政论、普及新学和传播新闻为主。

辛亥革命前夕,《安徽俗话报》发表了陈独秀的《亡国篇》《说国家》,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原来是一国人所公有的国,并不是皇帝一人所私有的国”。《安徽白话报》在《演说》栏目中讽刺象征清王朝专制统治的辫子为“猪尾巴”,并强烈谴责帝国主义列强侵夺中国主权的行径。

辛亥革命后,《安徽公报》主要刊载法令、法律等官方文件,如《临时大总统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同年出版的《均报》还树立了革命旗帜。

此后,随着袁世凯实行舆论控制,这些带有革命色彩的进步报刊纷纷停办。但是,报刊浸润宣传的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最终汇成推翻洪宪帝制的革命浪潮。

——摘编自王玉洁《辛亥革命前后安徽政论报刊舆论宣传转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胜利期间安徽政论报刊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京师同文馆曾翻译一则外国电讯: “(1883年12月29日)法京巴黎新闻纸内,议者催逼法军占据琼州、台湾、舟山三岛,以为将来赔补军需之用。”这反映出(     
A.英法联军企图扩大战争规模B.中国知识界开始开眼看世界
C.列强在瓜分中国时存在矛盾D.舆论有可能影响战争的进程
2024-01-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895年5月10日,《申报》在刊文中指出,“日本虽区区岛国,然自维新以后,发愤自雄,欲为亚洲至强之国”,提出“中国若能惩前毖后,时时以创世痛深为念,外结强邻,内固邦本,庶可自立于不败之地”。这表明(     
A.不平等条约遭到强烈反对B.报刊主导着社会舆论走向
C.国人对战局失利进行反思D.变法革新已成为各界共识
10 . 鸦片战争后,面对外来侵略,魏源主张在必要时以守内河为主,放弃对外洋和海口的控制。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认为,在“近日财用极绌”的情况下,务必“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必要时主张弃新疆而保海疆。这反映了(     
①列强对华侵略重点转移   ②中国人海权意识的觉醒
③晚清国防实力较为有限   ④太平天国牵制清朝精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