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末主管京师大学堂的孙家鼐曾言:“总署同文馆、各省广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福建之船政学堂,江南制造局学堂及南北洋水师武备各学堂皆囿于一才一艺……故办理垂数十年,欲求一缓急可待之才而竟不可得者。”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A.重视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B.压制民用工业的发展
C.致力翻译西方政治类书籍D.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2024-01-16更新 | 203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晚清时期广西旱灾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蝗灾就有21次。史料记载:广西飞蝗蔽日,如暴风骤雨之至,飒飒有风,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上述史料最贴切的研究主题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抗英D.义和团运动
3 .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作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会办”“总办”“帮办”等,他们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一系列冲突,结果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有限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
C.洋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弊端D.民族工业无法抵御列强商品输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郑观应认为:“(日本)近年来效法泰西力求振作,凡外来货物悉令地方官吸力进求,招商集股,设局制造,一切听商自主,有保护而绝侵挠故而使得日本“所出绒、布各色货物不但足供内用,且可运出外洋”。由此可知,郑观应主张(     
A.国人需要突破“中体西用”的束缚B.中国要努力参与世界贸易竞争
C.清政府应为工商业发展创设条件D.洋务官员须扩大官办企业规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为轮船招商局附属招商内河轮船公司面向社会发行的股票,上面写有:“招商内河轮船公司……自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二月起,招股壹千股,每股规银壹佰两,官利按年八厘,闰月不计。”由此可推知,当时( )
A.军工企业的创办资金捉襟见肘B.洋务民用企业经营方式具有近代特征
C.股份制企业成为社会主要模式D.清政府逐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近代中国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在确定中西文化关系时,最初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将西方技艺归入“器”,而中学归入“道”;稍后采用了更为有力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即“中体西用”之说;同样的态度还表现为在中国传统中寻找支持现代化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托古改制”。材料旨在表明,这些“有志革新的绅士”(     
A.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B.学习西方的态度呈现越来越灵活的态势
C.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时存在着矛盾心理
D.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2023-11-13更新 | 649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洋务运动早期军用制造业“所需钢、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洋务派认为“且恐不可常恃”“与其购自外洋,不若采自中土”“1874年(同治十三年)海防议起……(光绪元年)上谕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开采煤铁以济军需”。到了洋务运动中期,大多数民用企业实行独立核算,“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洋务民用企业的这一变化(     
A.使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巨变B.源于中国海防危机加剧
C.加速传统经济的解体进程D.得益于政府的政策调整
2023-10-27更新 | 500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含蚌埠市)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讲道理”是太平天国对士卒民众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19世纪50年代中期,太平天国在各占领地区的“讲道理”侧重于政治说教和宗教宣传;19世纪60年代初,以经济劝导为主,要旨劝谕民众进贡、交赋、纳税。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权指导思想的改变B.时局战局的恶化
C.基层政权建设的巩固D.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864年,两江、直隶、陕甘、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及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巡抚等都出自湘淮系。这反映了(     
A.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B.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
C.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D.汉族官僚集团的崛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总之,政府的权力从满人转向了汉人。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宪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00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称“东南互保”。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

——摘编自李鹏军《东南互保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传统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南互保”事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