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某位历史人物在提出“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银行转输上下,藏富于商民,振兴商政、保护商款,……有益于市面也”。下列选项与该历史人物相关的是(     
A.1876年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B.1865年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
C.在北京首创中国通商银行D.其创办的银行先后在汉口、烟台等设立分行
2 .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作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会办”“总办”“帮办”等,他们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一系列冲突,结果造成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的主体性泯灭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洋务运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有限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官府压制
C.洋务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存在弊端D.民族工业无法抵御列强商品输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阳铁厂于18918月开始兴建,1894628日开炉。 开工之初,汉阳铁厂生产不畅,1895年仅生产铁4360吨、钢680吨。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廷财政困难,提出招商承办。汉阳铁厂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办。 官督商办后,为解决燃料和钢质量问题,汉阳铁厂决定改采江西萍乡煤矿,并改造和扩建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于1907年改造完成,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长,除向芦汉、正太等铁路提供钢轨外,还向美国、日本和南洋群岛出口产品。1915年,汉阳铁厂从德国引进1座日产生铁250吨的高炉(4号高炉),并于1917年建成。一战期间生产最忙碌时,汉阳铁厂开日产250吨高炉2座、日产100吨高炉2座、容积30吨平炉7座,每日约产生铁700吨、钢200吨。 1917年汉阳铁厂铁钢达最高产量,合计192582吨。一战后,钢铁价格剧跌,国内军阀混战,汉阳铁厂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21年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致使近5万吨钢轨报废,炼钢、炼铁先后停炉,至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何太平《汉阳铁厂与洋务运动时期的其他钢厂—中国近代钢铁工业蹒跚学步》

(1)根据材料,指出汉阳铁厂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阳铁厂最终“全部停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4 . 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A.产业工人的待遇丰厚B.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
C.通商口岸的产业优势D.晚清政府的政策支持
2023-11-28更新 | 2016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9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

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
2023-11-22更新 | 171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传统外交礼规被进一步打破。清政府1866年派斌椿赴英考察。1868年任命蒲安臣为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出访各国。1875年任命郭嵩焘为驻英公使,对西方的遣使要求作出了对等性反应。这表明清政府(     
A.主动遣使解决外交争端B.初步接纳西方外交体制
C.彻底放弃传统外交惯例D.努力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7 .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清政府把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2800英里,沙俄占1530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650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023-11-15更新 | 886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为1871—1889年留美学生归国后的职业方向统计。该表格的主题是(     
职业/职务人数(人)职业/职务人数(人)职业/职务人数(人)职业/职务人数(人)
国务总理1海军军官14铁路局长3经营商业8
外交部部长2军医3铁路官员5政界3
公使2税务官1铁路工程师6医生3
外交官员13海关官员2冶矿技师9律师1
海军元帅2教师3电报局官员16报界2
合计99
A.清末新政时期留学之风勃兴B.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共识
C.社会转型中近代教育的嬗变D.中学西学相互贯通融为一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
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
2023-07-10更新 | 4200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外交理念,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后,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始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分析其变化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历程,概括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
2023-07-10更新 | 644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