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掠夺和野蛮扩张以及国内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顽固,决定了20世纪的中国不可能通过改良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中国历史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了“天下大同”、“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其世界意义是希望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世界秩序,实现世界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

——张志恒《多重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二:西方现代化道路使得“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原料产地、商品市场,都是通过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殖民得来的。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攫取广大人民群众的财富,导致出现贫富分化这个难以克服的顽疾。……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产阶级极端的利己主义以及随之带来的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是庸俗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娱乐主义。在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进程中,信仰缺失和道德沦丧逐渐成为资本主义文明的标识。

——吴龙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三个维度——基于中西现代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国道路选择的变化,并分析中国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区别。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牛津基督教史》的作者认为:“如果说基督教在罗马世界中的基本态势是学习的话,那么在日耳曼西方的基本态势就是教导别人,它传授给日耳曼人的正是它过去从罗马人那里学来的东西。”这一言论认为基督教(     
A.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B.维护了西欧封建主统治
C.推动欧洲文明的延续和发展D.束缚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024-04-09更新 | 408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利玛窦(1552~1610年)出生于意大利贵族家庭,1582年到澳门,第二年进入中国内地,1589年迁居韶州,以后又到南京及江西南昌等地。此中,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们交游,畅谈社会政治、天文地理等。他“畅谈”的话题可能会有(       
①番茄由观赏植物变为百姓餐桌的食用蔬菜       ②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③白银流通量的增加推动赋役制度重大变革       ④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数学概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2更新 | 648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明确以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历史使命的同时,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新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着眼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立足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       
A.促成了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B.增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追求D.突出我国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
7 . 尽管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承续着高度专制的王权或皇权,但在对地方的治理和实际政治运作中,帝国基本满足于让地方自治。这表明当时(     
A.城市自治冲击了封建秩序B.中央集权体制已难以维系
C.帝国统治兼顾传统与现实D.地方割据势力的逐渐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是唐代漕运的发展演变概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时期

内容

出处

唐太宗贞观年间至高宗初年昔贞观永徽之际,禄廪未广,每岁转运,不过二十万石便足

《旧唐书·食货志》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至安史之乱以前耀卿令江淮舟运悉输河阴仓﹐更用河舟运至含嘉仓及太原仓,自太原仓入渭输关中,凡三岁,运米七百万斛

《资治通鉴》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令江淮转运米。每年宜运二百万石已来。虽有此命,而运米竟不过四十万石

《旧唐书》

唐宪宗元和初年江淮米至渭桥者,才二十万斛

《旧唐书》


注:1斛=1石
A.折射了唐朝经济重心的南移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渐趋增强
C.有利于减轻百姓的差役负担D.漕运与国力盛衰有着密切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世纪西欧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这些城市又与王权结成联盟,成为埋葬中古封建主的墓场。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A.致使封君封臣制已被破坏殆尽B.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建立
C.确立了专制王权至高无上统治D.为大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下表可知,这些古代非洲国家(     
国家现象
阿克苏姆阿杜利斯港是东非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心、内地货物的集散地
马里国王曼萨·穆萨亲自带领庞大商队、携带大量黄金前往麦加
摩加迪沙所产布匹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A.政治环境宽松B.对外贸易发达C.文化交流频繁D.封建制度先进
2024-02-21更新 | 732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