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33 道试题
1 . 香料曾经是西欧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去东方寻找香料,基督教也认为香料是神圣的。而到了18、19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中,东方的香料却被赋予了异域、颓废等意义。这反映出(     
A.欧亚两地关系正在发生变化B.新航路开辟后商品价格下降
C.思想解放破除对香料的迷信D.工业生产发展不再依赖香料
2 . 明清时期的南方及西北地方,宗族之间解决纠纷,动辄聚族械斗。聚族械斗肯定会出人命,通常每次械斗前,各大宗族先确定有多少人能抵命;规定凡抵命者,事后其妻儿老小一律由公产来赡养。据此可知,宗族组织(     
A.具有综合性治理功能B.影响地方社会安定
C.抵御天灾人祸以自救D.得到了官府的庇护
3 . 唐太宗晚年在谈到用人体会时说:“用人之道,尤为未易。己之所谓贤,未必尽善,众之所谓毁,未必全恶……又人才有长短,不必兼通……舍短取长,然后为美”。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     
A.注重扩充国学规模B.知人善任,各取所长
C.落实三权分立理念D.改革吏治,发展生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有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这表明当时河姆渡人(     
A.已掌握制瓷技术B.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C.具有尚武的精神D.具有一定审美意识
5 . 朱元璋颁行的《大诰》由案例、峻令和“训诫”三部分组成,与之前的《大明律》相比,在同一罪名的处罚上要重得多,多有残损人肢体的酷刑。但到明代中叶,《大诰》从“户户皆有一本”、家传人诵的圣书到束之高阁、“人不知诰”。这一变化(     
A.有利于缓和明代社会矛盾B.说明了国家治理成效明显
C.体现了封建专制集权加强D.反映了明代法律以民为本
2024-01-16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多年来,中国和印尼在杂交水稻种植、经济作物开发、农业技术交流等多个领域进行积极互动。中国某集团在印尼爪哇岛、巴厘岛、苏门答腊岛等主要岛屿都有固定的农艺师团队。这说明(     
A.农业合作成为外交的重要手段B.中国保障第三世界的粮食安全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世界主题D.中国为世界粮食生产提供支撑
7 .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七首》中写道:“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戴叔伦在《塞上曲二首·其二》中写道:“但愿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这主要体现了(     
A.战争的残酷场面B.强烈的入仕意愿
C.深厚的家国情怀D.对劳动者的同情
8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都开展了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下列关于各阶级的救亡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运动名称代表人物主张意义
A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洋务运动曾国藩
李鸿章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C戊戌变法康有为
梁启超
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辛亥革命孙中山学习日本君主立宪制度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A.AB.BC.CD.D
2023-12-3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壁画《福田经变》(经变,是指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图画)局部图。壁画描绘了福田“广施七法”中的旷路做井、架设桥梁等画面。据此可知(       

A.佛教开始通过敦煌传入内地B.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C.民众的生活与商品关系密切D.儒商成为了商人主体
10 . 下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职贡图》,画中描绘了唐太宗时期在长安城宽阔的街道上,各类种族、肤色的人群熙来攘往,呈现着嘉年华般的热闹与多样。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稳定和睦的民族关系B.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突显出中华文明强大吸引力D.礼部司的官员负责接待宾客
2023-12-2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教学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