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8 道试题
1 . 人口迁移促进了区域开发,推动了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南下的移民长河中,有三次蔚为大观的浪潮。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末年,移民比较密集的长江中下游和太湖地区逐渐开发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南方人也成为了蛮化的汉人与汉化的蛮人的结合。安史之乱促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使南方农业文化的发达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展开,原来流传于北方的音乐舞蹈、绘画技术、宗教思想、天文知识等也随之南传。靖康元年。金人南侵,随之形成了第三次移民南迁高潮。总之。宋朝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分布方面已占显著优势,元朝以后,经济文化重心已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如何将南方财赋粮食顺利北运成为元朝统治者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整理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民南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统治者为了将南方财赋粮食顺利北运而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自魏晋至宋元。中国移民的主流方向是北人南下。在明代。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既有许多边疆地区的人口迁移至内地,也有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及其家属从内地向各边疆地区迁移,还有不少移民从平原地区向山区进军,加速了丘陵山地的开垦。与以前的自发性移民相比。明朝对移民数量、分布区域以及迁徙路线等均有严格的规定。明代移民人数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5.7%。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规模在前代都是不曾出现的。

——整理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第五卷·明时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移民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区能够接纳大量移民的农业基础。

材料三

这是帝国时代最恢宏的一个盛世。历康、雍、乾三朝.持续100多年。在这一个多世纪里,中国的各个方面都远迈汉唐.并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了极致,尤其是经济上“内外度支,有盈无绌,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世界首位,“御纂诸书”也得以完成。然而,这又是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从乾隆中叶开始,盛世已渐渐暮气四起了,几乎在同一时间里。“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前古,横被全球”,盛世中的君主却“恐外人之交际频繁.有碍于安谧”。

——整理自周武《论康乾盛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评析康乾盛世。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概况。

时期概况
西周形成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服饰的材料、颜色、纹饰均与身份地位挂钩,体现出尊卑等级。
贵族在不同的场合下,穿的衣服也各不相同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各民族的服制多样,与西周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窄袖短衣的胡服传入中原地区。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服制改革,是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服制变革
秦汉服制归于统一。随着染织、刺绣、金属加工工艺的发展,服饰的装饰丰富,丝织品的色彩艳丽
魏晋南北朝胡服流行,其窄袖紧身、圆领的特点也被汉民族的服饰所吸收。孝文帝改革,一度改穿汉服。南方的士人为彰显个性,往往袒胸露臂,披发跣足
隋唐服饰色彩艳丽,重装饰,女子着装开放。胡服与外国服饰流行
宋代着装趋于拘谨保守,色彩不再艳丽,风格上倾向于质朴、洁净、自然、淡雅
服制混乱,汉服与胡服既并行不悖又相互融合
服制沿袭唐制,禁胡服。明中叶以后,服饰的材料、质地与样式均追求奢华艳丽,重装饰。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强制推行剃发易服,强迫汉人改穿满族样式的服装

——摘编自邓凌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中的沿袭与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萨尔曼·鲁西迪,英国著名“魔幻写实主义”作家,被称为后毛姆时代最伟大的殖民文学教父。由于多元文化的背景使他具有独特的视角,在世界文学、艺术等发展历史上,诞生过许多关于殖民主义的优秀文艺作品,以下关于殖民主义(体系)描述正确的是(     
A.1919年,第一次泛非会议的召开,体现了非洲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自治的强烈愿望
B.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殖民地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发展了新的文化
C.二战后,面对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斗争,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得不签署协议,承认其独立
D.殖民体系的瓦解直接促成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4 . 学习中国古代史,常见“汉承秦制”、“唐承隋制”、“宋承唐制”和“清承明制”等历史概念。透过相邻、相近朝代历史的相似性,可以窥得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如表中,例证与历史概念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历史概念例证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刺史制度
“唐承隋制”三省六部制、租调役、户籍制度
“宋承唐制”政事堂、台谏合一、征收两税
“清承明制”内阁制、巡抚制度、考满和考察
A.①B.②C.③D.④
5 . 习近平同志在主政浙江期间非常重视浙商发展,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的比喻——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角度看,下列举措符合“地瓜经济”思路的是(       
A.开辟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B.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C.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D.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024-04-18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6 . 中国士人惊觉“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并逐步接受“以强弱定文野”的观念,从长期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到承认自己成了边缘的野蛮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这一现象首次显现于(     
A.明末士大夫与欧洲传教士接触交流时
B.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时
C.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的情状中
D.晚清政府洋务派推行的洋务新政期间
2024-04-07更新 | 377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这一帝国兴起于13世纪上半叶,它的地理疆域是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地区之间的一条3800多公里的走廊地带,其国王曼萨·穆萨是第一位出现在欧洲地图上的非洲帝王,该帝国(     
A.一度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B.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
C.马丘比丘是重要的文化中心D.经济以发展园艺业为主
8 . 在古代典籍《礼记》和《礼仪》中都特别强调宴礼的意义在于明尊长,别贵贱。但辛亥革命后,在一些盛大的鸡尾酒会上,不设座位,宾主在宴会上可以自由走动、交谈、选取食品。这表明(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发生新的变化
C.辛亥革命促使社会习俗发生新的变化D.鸡尾酒会是按《礼记》的要求举办的
9 . 考古界对秦汉兵马俑的对比研究表明,汉朝兵马俑中,步兵数量减少,骑兵成为主要兵力,战车数量亦大幅减少。据此可推知(       
A.汉朝军事实力强于秦朝B.汉朝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
C.王朝战争主要对象不同D.农耕经济区域进一步扩展
10 . “美国是一个高度集中、有序、统一的政治经济体,资本主义是不容置疑的霸权性社会关系。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广泛接受并不代表美国是一个总体开放的社会,它并非向任何反抗运动开放,而是对多样性进行选择性地保留。美国支持多元文化主义的真正原因在于它和霸权主义的兼容性。”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多元文化具有虚假性B.多元文化与美国的国家利益相吻合
C.美国不是一个真正开放的社会D.美国的霸权性社会对多元文化具有排斥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