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75年李鸿章上奏光绪帝: “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建议设立轮船招商局, “以济公家之用,略分洋商之利”。这一提议有利于(     
A.引进西方制度B.缓和中外民族矛盾C.建立军事工业D.打破列强垄断航运
2024-01-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明清时期,西方殖民者来到东方,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葡萄牙殖民者来到东方,西方传教士也接踵东来。为了取信中国士大夫,找到传教的门径,传教士往往介绍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火器制造等知识。与殖民者稍后而来的是美洲农作物,玉米的产量远比麦类高,番薯更是每亩可产数千斤。葡西殖民者围绕中国的商品开辟了商业航线,中国的出口商品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香料之类的商品。由于出现这种结构性的贸易逆差,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于是,中国江南丝织业市镇进一步发展,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加速形成,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也随之开始。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和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封建统治阶级“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灭。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经世派,以求实的精神,提出了带有现代化萌芽意识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封建地主阶级中有识之士倡导并实施了“变器不变道”的改革运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先进中国人探索现代化新阶段的到来,他们倡导“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推动了近代中国第二次学习西方的改革运动。

——摘自建红英《“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社会在“契机”下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世派提出的“带有现代化萌芽意识的思想”。概括两次改革在经济层面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说明运动倡导者在学习西方层面上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