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867—1894年,中国棉布进口由1200万海关两上升到3100万海关两,增加不到2倍;而同期洋纱进口则由146万海关两上升到2140万海关两,增加了13倍以上。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时(       
A.洋布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棉纺织业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C.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D.政府大力扶持棉纺织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70年,李鸿章在天津兴办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和北洋武备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引进西式教学课程,教授“西文西技”。此外,儒学经典也是必学科目。据此可知,这些洋务学堂(       
A.动摇了专制统治的基础B.意在培养实用性人才
C.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D.开启了近代教育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讲道理”是太平天国对士卒民众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19世纪50年代中期,太平天国在各占领地区的“讲道理”侧重于政治说教和宗教宣传;19世纪60年代初,以经济劝导为主,要旨劝谕民众进贡、交赋、纳税。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权指导思想的改变B.时局战局的恶化
C.基层政权建设的巩固D.商品经济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861年,曾国藩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可期永远之利”的主张,认为“购买外洋枪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这(     
A.具有“中体西用”的色彩B.阐述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
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D.强调了开启民智的重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列强有时对太平天国深表同情,而暗中又帮助清政府巩固其地位。这表明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       
A.谋求扩大在华权益B.缓和与中国的矛盾
C.寻求扭转贸易逆差D.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54年6月,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接见美国公使麦莲时表示,通商必须遵守天朝法令。同月,他在答复英国特使包令提出的三十一条问题时表示,开埠通商须待大势已定之后,鸦片乃害人之物,必须禁绝。这表明太平天国(       
A.关注世界的发展形势B.具有捍卫国家主权的意识
C.已摒弃天朝上国观念D.否定了西方国家的通商权
2023-09-18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洋务运动时期,具有商洽性特色的照会文种在外事交涉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条约文种数量较1861年之前大幅减少;多呈现合作性质的章程文种数量逐渐高过条约文种,成为这一时期缔约类文种的主导。这反映出晚清政府(     
A.对外交往的艰难抗争B.抛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维护与列强平等关系D.逐渐接受了国际惯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人指出,它不仅只是一个分配土地的方案,而是太平天国建都之初的一个立国方案和制度。该方案颁布的初衷是(     
A.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B.打破清政府军事威胁
C.解决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D.实现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3-07-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申报》报道了很多清政府赈灾的情况,并及时刊登有关救灾的大量上谕。然而,九十年代以后,《申报》上有关清政府的报道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地方督抚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     
A.民主革命不断发展B.清政府分崩离析
C.中央集权渐趋衰落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