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图为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某一战争示意图。此战中
A.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B.清政府成功维护了传统宗藩关系
C.中国边疆危机得以缓和D.清朝军民取得了保卫台湾的胜利
2 . 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地方存留的税收既数额有限,又必须按规定的制度支用,向朝廷奏请报销。如有额外开支须奏准朝廷方能动用。太平天国起义后新开征的厘金税既无定章制度,更成为督抚一手包揽的财源。这一变化说明(  )
A.地方政权机构发生变异B.财政收入状况日趋恶化
C.地方财权扩大成为共识D.财政体制整顿势在必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75年,清政府开发台湾的基隆煤矿。1883年后,煤矿产量急剧下滑。台湾巡抚刘铭传提出要将基隆煤矿由官办改为“官商合办”,招商股6万两,但到1887年煤矿生产能力有所回升时,刘铭传又改变初约,强制将煤矿改回官办,退还商股。这一做法
A.受到了收回利权运动的影响B.使近代煤矿业逐渐走出了困境
C.不利于提高洋务企业的活力D.背离了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方针
4 . 某学者认为,近代前期中国的投资按行业分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竞争型,比如纺织、采矿和轮船运输业等,主要由清政府创办;另一类是依附型,比如缫丝、榨油和小型机器工业等,主要由私人创办。这两类行业(  )
A.是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B.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有利于抵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D.延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中国与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B.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恶化
C.中国外交开始走向近代化D.东南亚地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70年代,《循环日报》发表了《倡设日报小引》,着重提出了学习外人之长以治理中国的主张,接着又发表了《当用泰西新法》《当仿西法造战舰》等宣扬革新自救的文章。这说明《循环日报》
A.为洋务自强立言发声B.成为推进维新变法的舆论阵地
C.引导民众参与政治D.配合了革命党人的革命斗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2021-06-13更新 | 13555次组卷 | 107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898 年,张之洞编写的《劝学篇》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赏识。张之洞将《劝学篇》分为内、外两篇,外篇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内篇概括为经、史、子、集,内篇为“明 纲”,三纲五常是本原。据此可推知,当时
A.汉族地主得到了重用B.慈禧太后默认了变法
C.洋务派支持君主立宪D.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