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一面批评“拘拘不与人交接”是“浅量者之所为”,鼓励对外交往,“宜先许其通商”,“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人内,教导我民”,同时也认为外邦人“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不得毁谤国法”。这反映出洪仁玕(     
A.优先发展商业的经济战略B.重视维护传统文化
C.主权与开放并重的外交思想D.建设法治国家的理想
2023-05-23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862年,江苏巡抚李鸿章奉命率淮军到达上海。此后,李鸿章在上海的官绅、富商、买办的支持下,开始与外国合作;为保证淮军新式武器装备和军饷的供应,上海被经营成近代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据此可知(     
A.太平军遭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B.洋务派成为列强利益的代理人
C.农民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上海近代化D.地方实权派离心倾向逐渐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据史料:“国藩从郭嵩焘、江忠源议,以东南阻水,敌得掠民船,瞬息百里,官军无可邀截,军行反有阻梗。乃驻衡州造船、练水勇,计成师而后出。下游则金陵为敌都,扬州亦为敌据。”与此记载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     
A.导致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B.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D.推动开眼看世界思潮兴起
2023-05-15更新 | 33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近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等“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饮器皆其造成。”
康有为《大同书》“公侯继轨,乳臭承袭。投于寒门,不得高爵”“欲人道至于太平,享大同之乐,亦最为巨碍而不得不除之(压制)也”“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当大同之时,工厂既尽归公……厂主俨如古邦君。其分管各职之伯,其补助之亚、管数之府、记事之吏如大夫,其群管工之旅如士,其巡察之胥如下士,作役之徒如民,其议工之院如朝廷。”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等“人人不独亲其亲,人人不独子其子,是为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用,幼者有所教”“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即为国有;国为民国,国有何异于民有?国家以所生之利,举便民之事,我民即共享其利”“国家为一大业主。”

——摘编自沈善洪、王凤贤著《中国伦理思想史》(下册)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三人提出的“理想社会”有何异同,并简析中国“理想社会”实现的合理途径。
2023-05-08更新 | 46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清政府一面着手复建绿营,一面充分利用由御史、言官、词臣等组成的清流派靠近中枢,风闻奏事,把持言路。如袒沈(葆桢)压曾(国藩),抑湘扬淮等。其主要目的是(     
A.解决战时中央权力下移问题B.推动洋务运动有序开展
C.集中力量抵抗英法联军入侵D.打压汉族地主武装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太平天国初期当局并没有将土地分给农民,原有租佃关系大体未变,实行的是“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对于逃亡他乡的地主豪绅,太平天国无法征收钱粮。于是太平天国采取变通办法,“着佃交粮”,由佃农直接向当局缴纳钱粮,不再向地主交租。太平天国的上述做法(     
A.解决了军需民食面临的困难B.满足了部分农民的土地要求
C.推动了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D.否定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023-05-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4月测评文综历史试题
7 . 1861年,清政府不但授予曾国藩加太子太保衔,还给予他“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督以下悉归节制。”清政府此举的主要动机是(     
A.实现东南肃清之局B.保障政府财赋来源
C.应对列强便宜行事D.武装训练新式军队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胡林翼作为湘军重要将领,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名臣,时人都认为胡林翼的治行才望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上。李慈铭说胡林翼“老谋深识,烛照不遗,固中兴第一流人”,王闿运曰“中兴之业,实基自胡”,而沈卓然认为胡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指出“世徒知曾、左之贤,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而于政治、文章、经济、军事,固无所不学,无所不致其用也。更考其生平,不独坐镇武昌,坚守不摇,以扼形势之要;且于课厘馈饷,擘画尽善,遂使当时诸军无饥馁之扰,克奏中兴之业。由此而论,允推功首。即其察吏安民,兴利除弊诸政,亦皆大端,足为后世之法式”。

——摘编自刘忆江《胡林翼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同治中兴”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卓然认为胡林翼“应位列同治中兴功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是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部分史料。据此可知,太平天国(     
史料来源
他们(太平军)占领了生丝的主要产区浙江湖州,长期以来运到上海的生丝大部分来自他们的占领区;绿茶产区杭州和安徽太平也有相同的情况。……农作情况要比清政府统治时期好1862年英国《中国邮报》
从宁波到五河口(应在上海附近——译注),老百姓都蓄长发,看来很满足而快乐。这一带农村都是一片繁荣景象,田里庄稼丰收在望1863年宁波蒜德商行欧籍雇员《旅行日记》
太平天国占领区的经济,无论是商业或农业部门,租税负担一般都比旧政权时要轻。太平天国的商业税不像无处不施行的厘金税那样泛滥成灾,而且显得条文比较合理,施行中的弊端也少一些《剑桥中国晚清史》
A.出口贸易繁荣B.经济秩序良好C.对外关系融洽D.生丝质优价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统计,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太平军治下江南乡村的民变共计70起,其中由士阶层和边缘层(无功名之儒生文人)作为事件主要领导者的比重最高,占民变总数的24.29%,远远高于游民层(8.57%)农民(8.57%)商贩(2.86%)等阶层领导的民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士阶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B.太平天国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
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江南地区民众受到新思想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