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从1850年至1873年,中国受到了其长久的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反叛,……其产生原因是以前的紧张局势产生的反叛同来自外国的意识形态和经济力量的混合”。文中的“反叛”当指
A.义和团
B.太平天国
C.革命军
D.北洋军阀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所,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

——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又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

——曾国藩《讨粤匪檄》


(1)依据材料一,判断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材料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定都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理由是什么?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4)材料一、二体现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019-10-16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练习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材料二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曾国藩《曾国藩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洪秀全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观念?
(2)材料二中,曾国藩是怎样否定太平天国的?他为什么对太平天国运动持否定态度?
(3)在对同一历史问题的研究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旨,分毫不敢与闻。

材料三:(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曾任曾国藩幕僚)

材料四:(1931年9月20日)闻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

(1937年9月2日)战略应尽其全力贯注一点,使敌进退维谷,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

﹣﹣《蒋介石日记》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内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4)材料四反映蒋介石对日策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
2019-01-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上石桥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就是他拿那种‘四不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
A.拜上帝教脱离群众思想实际
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
D.信仰缺失无法支撑其政权
6 . 梁启超曾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主要的是他拿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此观点实质上说明了太平天国的失败是由于
A.单纯地进行宗教革命
B.悖离了民众的意愿
C.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
D.利用了西方的宗教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
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费正清著《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
(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3)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2016-12-13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期开学考试(8月)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