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救亡图存

材料   近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陷入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也使中国人民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状况,从而开始寻求变革、谋求自强,探索现代化道路。

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的。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摘自“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0日   09版)


(1)请在下表①和②两处填上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下表的四个事件中任选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其历史意义,并分析其“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原因。
自强运动改良主义农民战争民主主义革命
事件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48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
1954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榆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1983邓小平说: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俞祖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四个现代化”目标提出的背景,并简析新中国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的历史经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正炎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动乱时期相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按照侯外庐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诉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唐代中叶为分水岭,“前一时期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反徭役并争取人身权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容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狂暴式的财产共有或共同劳动的教义,后一时期的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分产均产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含的思想主要是一种更现实的财产平均的教义”。

材料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对大同理想的探索,没有超越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也没能超越传统的皇权主义思想,太平天国的大同梦想最终化为泡影。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财产共有,反对私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以及学习现代文明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实现,但多少已经有了现实的成分。与康有为的“大同之世”相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更为贴近现实,在分析西方社会弊端与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跟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步由空想走向现实。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共性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同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进步、最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向太平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洪秀全让他总理朝政,他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等一切轻污文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并非“经纶实际”。他认为,这些傲慢的语言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无补于事。他提出,一方面要允许外国人以技艺来“教导我民”,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定章程,一定礼法”对其加以限制约束。这些外国人在华活动就只能是“为国献策”,而不是“毁谤国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仁玕提出新治国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024-02-05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商品倾销,破坏了通商口岸和附近地区的手工业,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生计。
·为支付战费和赔款,对农民施以重税,地主乘机加重土地兼并。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旱灾害严重,两广地区水、旱、蝗灾不断。
·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广西、湖南天地会声势尤盛。
上述能用于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B.《马关条约》签订的危害
C.清廷鼓励民间设厂的缘由D.戊戌新政社会环境的恶劣
2023-05-3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美国学者裴士锋在著作中说,中国和美国作为当时英国最大的两个贸易市场,同时陷入内战,英国如若不干预其中之一,将会面临着同时失去两大市场的风险。最终,英国选择在美国内战中保持中立,转而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作者认为英国这一决策是因为(     
A.中国市场比美国市场更重要B.清政府已经成为英国的傀儡
C.全球背景下的殖民利益需要D.太平天国严重损害英国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后即行开始科举考试,在整个统治期间未曾中断。考试形式在许多方面与清制相同,对投考者的资格、背景基本无限制;但内容包括基督教的主旨和对太平军领袖的颂词。这表明其目的是
A.选拔传统的治国人才B.寻求社会广泛支持
C.传播西方基督教文化D.促进中外思想融合
8 . 19世纪50年代初期,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马克思发表这一论述的历史背景是
A.禁烟运动爆发B.洋务运动开展
C.太平天国运动爆发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020-08-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曾侯致英夷威妥玛》
1866年,时任英国驻华使馆参赞威妥玛向清政府呈递《新议略论》,指出中外能否长保和好,全看中国能否“内改政治,外笃友谊”。据考证,《曾侯致英夷威妥玛》(注:曾侯即曾国藩)虽系时人伪托而成,但得到较多士大夫呼应。以下为信件的部分内容:
且足下亦知中外人情有同有不同乎?论通商,中国帝王崇本抑末,贵农贱商。货贾关津之征,所以惩其黩货无厌,而使之重去乡也。通海通番,曩(以往)有例禁。今越数万里重洋,往来贸易,外朝之人,乐至中国,中国之人,不愿至外朝。此情所不同,中外绝异,非可强而致也。至商贾营什一之利,权子母盈余,以畜妻子、养身家,此又人情所同,中外一致,非可歧而视也。自西国与吾国通商,凡可以攘吾之利源、夺吾之利权者,悉载条约,惟恐不尽。西国得矣,中土之人,何所赖乎?……
然吾中国,从未有不能自主者矣。……仁如尧舜,民之主也;暴如桀纣,民之主也。君臣之际,名分甚严,恩礼甚重。名分严,故君为主;恩礼重,故世戴一主。如使西国民为主、又民共为主的之政行于中国,此大乱之道也。……
然且谓之不能,……是利有中国之不能自主也,盍亦思中国之不能自主之大不利于西国乎?今者通商、传教之事孰许之?我皇上许之,海内人心固有所不欲也。虽不欲,而上有天子,又有天子命使,与西国使臣共主条约,普天率土,莫敢不遵。此中国能自主之明教大验也。假令天子一诏曰:今日两国条约所载,有不便于尔民者,余一人不能自主,惟尔百姓任自为之。……及是时,天下英雄尘蔽而起,既念所主,为患更属西国。
问题:
(1)作者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了这封信?
(2)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3)你如何看待这封信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369月,法国雅各宾派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已经没收的逃亡贵族的土地及王室、教会的土地,均分成小块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被地主贵族夺走的一切公地退还农村公社,如果农村有三分之一的居民要求分配土地,则按人口平均分配。全部和无偿地废除封建义务,凡属领主在过去向农民所征收的一切地租应无代价地取消,与封建权利有关的一切文契,均应在三个月内全部销毁。对于无地的公民买地者予以一定优待,可以从被没收的逃亡贵族的土地中买得价值500利弗尔的土地,在很多地区尤其是东部一带,确实有不少贫农买到土地。

——摘编自夏洪亮《论雅各宾派土地政策的得与失》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土地政策在解决农民土地方面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价材料一、二、三所反映土地政策的影响并说明由此得到的启示。
2024-04-11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