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进步、最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向太平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洪秀全让他总理朝政,他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等一切轻污文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并非“经纶实际”。他认为,这些傲慢的语言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无补于事。他提出,一方面要允许外国人以技艺来“教导我民”,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定章程,一定礼法”对其加以限制约束。这些外国人在华活动就只能是“为国献策”,而不是“毁谤国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仁玕提出新治国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024-02-05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美国学者裴士锋在著作中说,中国和美国作为当时英国最大的两个贸易市场,同时陷入内战,英国如若不干预其中之一,将会面临着同时失去两大市场的风险。最终,英国选择在美国内战中保持中立,转而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作者认为英国这一决策是因为(     
A.中国市场比美国市场更重要B.清政府已经成为英国的傀儡
C.全球背景下的殖民利益需要D.太平天国严重损害英国利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实行保甲是要把高度分散聚居的乡村社会成员纳于政权的直接监控之下,并利用这种制度平衡或制约绅士。因此,地方保甲事务严格限制绅士的参与。但是19世纪50年代兴起的太平军起义却给士绅提供了参政的契机。面对狂飙突进的农民军,清廷不得不“诏令各省兴办团练,以缙绅主之”。以办理团练为起,点,士绅开始以团总、团正的身份掌管变通后的保甲。自此,士绅开始作为一种地方政治势力对中夹政权发生影响。

——摘编自高海燕《地方主义·军事主义一近代中国军阀政治探源》

材料二   面对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忧外患,清政府兵不能战,财无所调,不得不允许地方练兵筹饷,使军权、财权下移,造成“兵为将有,饷由帅筹”的局面,行政人事权也随之下移,中夹集权受到严重削弱。清末新政中,地方士绅以咨议局为中心聚集和组织起来,主张地方分权,从而使地方主义势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咨议局和督抚一起构成了侵蚀中央权力的地方权力系统,在反对清廷中央集权措施的对抗中,常常互为声援。

——摘编自邓正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地方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政府对士绅参与地方权力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中央权力不断下移的原因,并分析中央权力下移对20世纪初期中国政局的影响。
2024-03-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拉美独立运动和亚洲革命风暴中代表人物简表

玻利瓦尔洪秀全
1783年,出生于西属拉美的土生白人家庭,拥有大种植园和众多奴隶。1793年,拜西蒙·罗德里格斯(崇拜卢梭)为师。
1804年,前往巴黎,成为拿破仑的随从官,参加拿破仑的加冕礼。1808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玻利瓦尔策划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
1816-1825年,经过艰苦斗争,领导解放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多地。
1826年,玻利瓦尔彻底结束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统治。
1814年,出生于广东农家,读过村塾,后担任本村塾师。
1843年,屡次落第后,创立拜上帝教,自称是受命于上帝,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
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就任天王,定国号。
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开始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等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
1864年,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在清政府和列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玻利瓦尔和洪秀全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结果迥异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革命运动对各自历史进程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4-03-1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四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最主要的内容是以平分土地为中心的经济改革。 它宣布废除一切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平均使用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主张把全国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人耕种,以便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摘编自高虹《天国英雄们的社会改革方案——〈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毛泽东及湘赣边界党组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结合一年来井冈山土地革命的实际情况,于1928 年 10 月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是年 12 月,以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的名义颁布施行。该土地法第一、二条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为主;第八、九条规定:“乡村手工业工人,如自己愿意分田者,得分每个农民所得田的数量之一半”,“红军及赤卫队的官兵,在政府及其他一切公共机关服务的人,均得分配土地,如农民所得之数,由苏维埃政府雇人代替耕种”。

——摘编自傅金碧《论土地革命初期的两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与〈兴国土地法〉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天朝田亩制度》与《井冈山土地法》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与《井冈山土地法》在结局上的差异及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战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但是,作为签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材料三: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岌岌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摘编自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内容出自哪一纲领性文件,并说明其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7 .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

材料一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1)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两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所举事例应体现不同斗争形式)

材料二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条件。

材料三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慈禧太后、奕䜣等清朝最高统治者,对外依靠侵略者的帮助,对内则注意调整同曾国藩集团的关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慈禧太后上台后对曾国藩集团的放手使用,改变了过去既使用又限制的方针,调整了满族贵族和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关系,而曾国藩湘军集团也就得以发展成为地主阶级当权派中最大的实力派。以1863年为例,当时清廷共设8个总督.15个巡抚实缺,湘军集团竟占了5个总督、9个巡抚。曾国藩湘军集团不仅拥有军事大权,而且掌握了地方政权和财权。清王朝在义和团运动中几乎墙台。为了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扶植,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并欺骗人民,还在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进行改革。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统治秩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统治秩序变化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就是他拿那种‘四不像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
A.拜上帝教脱离群众思想实际
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
D.信仰缺失无法支撑其政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