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前期直到清咸丰元年(1851年)基本沿袭明朝财政管理体制。这种局面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打破。巨额的军费使本已困难的财政雪上加霜,清中央政府无力支撑新兴的湘、淮军队,只好令其“就地筹饷”,承认了地方的征税权、制定税收政策权。各督抚乘机扩大自身权力,借口军务,截留丁漕各款供本省军需,用后也不上报户部,使奏销制度名存实亡。京饷拨解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为保证中央财政收入,清咸丰帝下旨各省以“所有该部岁拨京饷,著准其本年为始,归入冬拨案内,与各直省协拨兵饷一律的拨”,即督抚每年向中央缴纳规定数量的白银。这次政策调整等于默认了地方官员自行筹款的权力,也无力要求他们继续服从户部指挥。

——摘编自田牛《1840—1860年清政府财政分散对近代化影响问题研究》

材料二   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49年,我解放区的财经工作一直是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各解放区自有货币,自管收支,中央只做统一政策领导。这种分散管理的办法,在解放区被分割的情况下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全国解放后财经工作必须从基本上的分散管理前进到基本上的统一管理原则,否则,收支机关就会脱节,国家财政收支就不可能平衡,金融物价就会继续波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就难以正常进行。1950年2月,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财政经济会议,认真研究了全国财政收支、贸易、粮食、金融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作出了《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财政经济工作进入了由分散到基本集中统一的新时期。

——摘编自陈原、宋文庆《新中国成立初期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的重大决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前后清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统一财经的意义。
2024-05-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近代中国土地政策的变迁】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每亩土地按每年产量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然后好田坏田互相搭配,好坏各一半,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得到一份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的减半。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假如他日全国改良,那地价一定是跟着文明日日涨高的。到那时候,以前值一万银子的地,必涨至数十万、数百万。就这样看来,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六益。

——摘集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材料三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凹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八条乡村农会擦皮法主的毡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泥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国牌的一份。分给各人的财产当本人所有,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适当的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

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应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第十三条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追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必农民代表会所继承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

——摘编自《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中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及其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顺利实施的原因与意义。
2024-05-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各种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近代史上改变落后中国的四种流行方案
方案一救亡抵抗外来侵略是首先任务,只有独立才能救国
方案二启蒙落后在于民众的心智,只有启蒙才能救国
方案三翻身落后在于阶级压迫,只有推翻了反动势力,才能救国
方案四近代化落后的原因在于未完成近代化,必须全面向西方近代文明学习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2)针对如何改变中国的落后,近代史上曾流行四种解决方案。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认为的最优方案并阐明理由。(要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方案组合,方案明确,史实充分,逻辑严密)
2024-04-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广西贵州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坤一(18301902年),字岘庄,湖南新宁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廪生出身,湘军宿将,清末重臣。刘坤一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研究留存的与其相关的史料,更能清楚地了解刘坤一和晚清社会。下表是部分与刘坤一相关的史料。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

史料3《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

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史料5《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东南保护约款》《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史料7《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史料8《新民丛报》(梁启超创办)

刊登《国闻短评:呜呼刘坤一,呜呼陶模》1902

史料9《清史列传·刘坤一传》

1928年出版

史料10《左文襄公书牍》(左宗棠)

1935年出版

史料11《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958年出版

史料12《义和团档案史料》

1959年出版

史料13《刘坤一遗集》

1959年出版

史料14《碑传集三编·刘坤一神道碑》

1978年出版

史料15《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

1992年出版

史料16《洋务运动》

2000年出版

——摘编自冯静静、袁文科《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以刘坤一相关史料为例》等


(1)刘坤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上表对我们研究刘坤一在晚清社会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2024-03-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实行保甲是要把高度分散聚居的乡村社会成员纳于政权的直接监控之下,并利用这种制度平衡或制约绅士。因此,地方保甲事务严格限制绅士的参与。但是19世纪50年代兴起的太平军起义却给士绅提供了参政的契机。面对狂飙突进的农民军,清廷不得不“诏令各省兴办团练,以缙绅主之”。以办理团练为起,点,士绅开始以团总、团正的身份掌管变通后的保甲。自此,士绅开始作为一种地方政治势力对中夹政权发生影响。

——摘编自高海燕《地方主义·军事主义一近代中国军阀政治探源》

材料二   面对太平天国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忧外患,清政府兵不能战,财无所调,不得不允许地方练兵筹饷,使军权、财权下移,造成“兵为将有,饷由帅筹”的局面,行政人事权也随之下移,中夹集权受到严重削弱。清末新政中,地方士绅以咨议局为中心聚集和组织起来,主张地方分权,从而使地方主义势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咨议局和督抚一起构成了侵蚀中央权力的地方权力系统,在反对清廷中央集权措施的对抗中,常常互为声援。

——摘编自邓正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地方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政府对士绅参与地方权力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中央权力不断下移的原因,并分析中央权力下移对20世纪初期中国政局的影响。
2024-03-1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进步、最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向太平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洪秀全让他总理朝政,他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等一切轻污文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并非“经纶实际”。他认为,这些傲慢的语言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无补于事。他提出,一方面要允许外国人以技艺来“教导我民”,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定章程,一定礼法”对其加以限制约束。这些外国人在华活动就只能是“为国献策”,而不是“毁谤国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仁玕提出新治国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024-02-05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天国初期的科举考试年年进行。另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除以天王生日为期的“天试”外,一年四次的京试各自开科取士,各自出金榜。为倡导男女平等,这一创举对近现代女子教育可谓功不可没。

太平天国科举对于考官的选拔虽然是认真的,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选拔体系,然而完备的考官制度却挽回不了太平天国虽有众多科考出身之人,题目写错、抬头写错者不录,误写避讳字面不合天情者不录,应试士子需按照这些题目阐发“天教”教理。这对于长期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摘编自吕子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


(1)根据材料,概括太平天国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太平天国科举改革的作用。
2023-10-22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此时,清政府户部库银仅29万两,连京官京兵的俸饷都无法发放。为了筹集军饷,清朝官员雷以諴在里下河设置机构收取厘金(商品过境税和商业税)。各省督抚纷纷效仿。按照当时的实际做法,各省督抚只需将收入和支出的数额按季报户部核查即可。至于如何征收和使用,大多由督抚自行决定。此后,各地厘卡林立,如湖北厘金卡局竟曾高达480多处。几里几十里即遇一卡局,商旅难行于路。

——摘编自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军费开支巨大,财政库银紧缩。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收回长期以来被各地军阀所把持的财政大权,南京国民政府接过了裁撤厘金的旗帜。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并成立了裁厘委员会。1930年12月,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身份发布全国通电,强调“任何困难皆不回避,一切皆可牺牲,裁厘必如期实行”。全国商会联合干事会也督促南京政府尽早裁厘。截至1931年终,原由各地方省份负责征收的厘金基本上裁撤成功。

——摘编自孙宁遥《利益集团与中国近代裁厘问题研究》


(1)据材料一,简析清朝厘金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废止厘金制度的动机及条件。
(3)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厘金制度的演变所折射的社会发展趋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期,为革除八旗、绿营之积弊,曾国藩效法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练兵之道,大胆进行军事改革。他招募士兵的标准为“技艺娴熟、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土气者为上。其油头滑面,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并规定士兵只服从、听命于其直接统领者一人。 为增加吸引力,他规定亲兵、护勇每人每日军饷为一钱五分银子,高出绿营士兵军饷三倍。 为适应各种兵器,充分发挥各种火器及长短兵器的效用,他采用戚家军以营为基本单位的形式:一营下设四哨,每哨又辖四队,层层管辖。与八旗、绿营不同,湘军将领不仅掌握了军事指挥权,而且还控制了地方政权、人事权、财权。 曾国藩的军事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军队对国家的依附、隶属关系。后湘军虽被遣散,但李鸿章的淮军完全沿袭了湘军的体制。甲午战争后,新军虽在体制上尽仿西方,但在治军思想上仍是秉承了曾国藩的封建做法。因此,其军事改革的功效彰显于一时,而贻害中国则超过八十年。

——摘编自丁朕义《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曾国藩军事改革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2年,孙中山嘱咐刘成撰写《太平天国战史》,欲使“洪门诸君子手此一编”,“俾读者识……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1912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在同盟会会员饯别会上又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在阐扬三民主义理论时,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失败教训又一次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太平天国“不懂外交”“不北伐”“读书人不赞成”“大家想做皇帝”,并深刻地指出:“太平天国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摘编自金实秋《孙中山和毛泽东论太平天国》

材料二   毛泽东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小就同情在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重压下的广大农民。他指出太平天国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农民起义,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继续与发展,“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他说,太平天国的“天国理想”,是企图在落后的自然经济与个体生产的基础上实现财产公有、绝对平均的社会制度。毛泽东正是从对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研究中,深刻而正确的认识了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制订了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摘编自经盛鸿《毛泽东对太平天国革命的认识与评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评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太平天国的认识及其对中共开展民主革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