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准许各省征收国内商业税(厘金)以筹集军饷,全国无统一的课征机构及法定税率,地方自定税额,随意征收。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各省以军费浩繁为由,反对裁撤厘金。厘金制度成为清朝的一种常制。这可说明当时(       
A.列强侵略日益深入B.政府财政倚重变化
C.中央权力下移趋势D.地方赋税的近代化
2024-05-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面为1851年至1873年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趋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注:1853年厘金制度建立,由地方政府在水陆要道设关卡对来往货物征收一定的货物税
A.旨在增强地方政府的能动性B.折射出清王朝的统治存在隐患
C.促进了农民赋税负担的减轻D.瓦解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基础
2024-05-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清代漕运以跨区域调度粮食供应京师,用于发放军队、官员的俸饷之米。咸丰三年,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省遵旨将所征漕粮按1.3两/石变价解京,随即河南也加入其中。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动B.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加强
2024-04-08更新 | 42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以下是太平天国颁发的一张税捐执照,这则材料最能够说明,太平天国(       
今据周志记田主租捐报明计田十四亩八分此照
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日

限四日交宝安局不作为凭

A.凸显了小农的阶级局限B.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背离了早期的土地纲领D.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2024-04-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年)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其中19世纪五十年代财政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注:清政府在国内交通要遵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厘金中的商税完全出自华商,且在实际征收中税率不限于1%,有的高达20%以上。
A.社会局势动荡B.民族工业发展
C.半殖民地深化D.封建剥削加重
2024-03-19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6 .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入的过程。西学东渐的内容依时代主题变换而变换。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涂答题卡)
主题与思想:A民主与科学B三民主义C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A李鸿章B林则徐C李大钊D康有为
主题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了解世界开眼看世界④、徐继畬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䜣、⑤张之洞等
救亡图存进化论等维新思想⑥、谭嗣同等
民主革命孙中山等
科学启蒙③、马克思主义陈独秀、胡适、鲁迅、⑦等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的组织者或领导者。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

(2)将上述历史人物与其主张的观点一一对应。(填字母)(涂答题卡)。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3)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未能真正挽救中国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制度D.西方列强的破坏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人们提出的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A.B.
C.D.

(5)想要了解洋务运动时期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A.开平煤矿B.湖北织布官局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6)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

(7)陈独秀曾撰文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旨在强调(     
A.共和体制并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改变
B.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
C.北洋军阀的混战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D.政党政治的尝试只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8)下面是对近代某一时期的知识归纳,该内容主题应是(     
维新思潮的涌动
反洋教斗争逐渐展开
反清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晚清的自救运动
A.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B.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C.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9)《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宣传了“师夷长技”的主张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2024-04-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7 . 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   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024-01-21更新 | 25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含答题模板)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8 .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材料一   秦合并六国,成为跨地区的统一的国家。此后,合了分,分了合,反反复复。但总的趋势是,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逐渐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化。可以说,统一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主要趋势。

     ——刘家和《国家统一与历史进步》

(1)概括统一作为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主要趋势的三个特点。任选其中两个特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清朝前期在内地设置总督和巡抚,中央的施政方针通过督抚下达地方;同时,采用总督、巡抚分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太平天国起义给予清军八旗兵、绿营兵毁灭性打击,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将领自募兵勇进行训练。这些军队所需军费由督抚就地筹集,一定程度上成为督抚的私人部队,中央无权调遣。朝廷以湘军和淮军为依靠,慈禧太后给予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的权力,四省文武官员俱归其节制,并有权保荐封疆将帅人员。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地方督抚权力日益膨胀,清政府试图整顿并收回各项权力,但未收到预期效果,而地方督抚却向中央索要更多权力。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违背中央政府命令,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

       ——摘编自王雪华《督抚与清代政治》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督抚制度的变化。
9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告诫国人:中国并非“东洋之冠”,“倘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呼吁学习英美,“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度势行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由此可见,洪仁玕(       
A.预见到天京变乱不可避免趋势B.主张与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C.观点体现了当时时代发展潮流D.挽救了太平天国后期政治危机
10 .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