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救亡图存

材料   近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陷入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也使中国人民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状况,从而开始寻求变革、谋求自强,探索现代化道路。

事实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实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走上历史舞台的。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摘自“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1年04月20日   09版)


(1)请在下表①和②两处填上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下表的四个事件中任选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其历史意义,并分析其“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的原因。
自强运动改良主义农民战争民主主义革命
事件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正炎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动乱时期相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按照侯外庐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诉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唐代中叶为分水岭,“前一时期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反徭役并争取人身权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容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狂暴式的财产共有或共同劳动的教义,后一时期的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分产均产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含的思想主要是一种更现实的财产平均的教义”。

材料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对大同理想的探索,没有超越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也没能超越传统的皇权主义思想,太平天国的大同梦想最终化为泡影。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财产共有,反对私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以及学习现代文明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实现,但多少已经有了现实的成分。与康有为的“大同之世”相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更为贴近现实,在分析西方社会弊端与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跟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步由空想走向现实。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共性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同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进步、最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向太平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洪秀全让他总理朝政,他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等一切轻污文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并非“经纶实际”。他认为,这些傲慢的语言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无补于事。他提出,一方面要允许外国人以技艺来“教导我民”,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定章程,一定礼法”对其加以限制约束。这些外国人在华活动就只能是“为国献策”,而不是“毁谤国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仁玕提出新治国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024-02-05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商品倾销,破坏了通商口岸和附近地区的手工业,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生计。
·为支付战费和赔款,对农民施以重税,地主乘机加重土地兼并。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旱灾害严重,两广地区水、旱、蝗灾不断。
·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广西、湖南天地会声势尤盛。
上述能用于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B.《马关条约》签订的危害
C.清廷鼓励民间设厂的缘由D.戊戌新政社会环境的恶劣
2023-05-3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前期直到清咸丰元年(1851年)基本沿袭明朝财政管理体制。这种局面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打破。巨额的军费使本已困难的财政雪上加霜,清中央政府无力支撑新兴的湘、淮军队,只好令其“就地筹饷”,承认了地方的征税权、制定税收政策权。各督抚乘机扩大自身权力,借口军务,截留丁漕各款供本省军需,用后也不上报户部,使奏销制度名存实亡。京饷拨解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为保证中央财政收入,清咸丰帝下旨各省以“所有该部岁拨京饷,著准其本年为始,归入冬拨案内,与各直省协拨兵饷一律的拨”,即督抚每年向中央缴纳规定数量的白银。这次政策调整等于默认了地方官员自行筹款的权力,也无力要求他们继续服从户部指挥。

——摘编自田牛《1840—1860年清政府财政分散对近代化影响问题研究》

材料二   从抗日战争开始到1949年,我解放区的财经工作一直是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各解放区自有货币,自管收支,中央只做统一政策领导。这种分散管理的办法,在解放区被分割的情况下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全国解放后财经工作必须从基本上的分散管理前进到基本上的统一管理原则,否则,收支机关就会脱节,国家财政收支就不可能平衡,金融物价就会继续波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就难以正常进行。1950年2月,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财政经济会议,认真研究了全国财政收支、贸易、粮食、金融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作出了《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财政经济工作进入了由分散到基本集中统一的新时期。

——摘编自陈原、宋文庆《新中国成立初期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的重大决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前后清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统一财经的意义。
2024-05-2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拉美独立运动和亚洲革命风暴中代表人物简表

玻利瓦尔洪秀全
1783年,出生于西属拉美的土生白人家庭,拥有大种植园和众多奴隶。1793年,拜西蒙·罗德里格斯(崇拜卢梭)为师。
1804年,前往巴黎,成为拿破仑的随从官,参加拿破仑的加冕礼。1808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玻利瓦尔策划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
1816-1825年,经过艰苦斗争,领导解放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多地。
1826年,玻利瓦尔彻底结束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统治。
1814年,出生于广东农家,读过村塾,后担任本村塾师。
1843年,屡次落第后,创立拜上帝教,自称是受命于上帝,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
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就任天王,定国号。
1853年,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开始深居简出,生活奢靡,大权交由杨秀清掌握。
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等诛杀杨秀清及其家人、部属。
1864年,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在清政府和列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玻利瓦尔和洪秀全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结果迥异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革命运动对各自历史进程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4-03-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四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联考历史试题
7 .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入的过程。西学东渐的内容依时代主题变换而变换。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涂答题卡)
主题与思想:A民主与科学B三民主义C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A李鸿章B林则徐C李大钊D康有为
主题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了解世界开眼看世界④、徐继畬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䜣、⑤张之洞等
救亡图存进化论等维新思想⑥、谭嗣同等
民主革命孙中山等
科学启蒙③、马克思主义陈独秀、胡适、鲁迅、⑦等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的组织者或领导者。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

(2)将上述历史人物与其主张的观点一一对应。(填字母)(涂答题卡)。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3)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未能真正挽救中国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制度D.西方列强的破坏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人们提出的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A.B.
C.D.

(5)想要了解洋务运动时期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A.开平煤矿B.湖北织布官局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6)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

(7)陈独秀曾撰文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旨在强调(     
A.共和体制并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改变
B.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
C.北洋军阀的混战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D.政党政治的尝试只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8)下面是对近代某一时期的知识归纳,该内容主题应是(     
维新思潮的涌动
反洋教斗争逐渐展开
反清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晚清的自救运动
A.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B.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C.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9)《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宣传了“师夷长技”的主张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2024-04-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上海发现历史

上海的发展是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交汇的产物。

材料一   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但使得蚕丝、茶叶等中国土货能够以更低的运输成本集中到上海,还使得鸦片、棉布等“洋货”也不得不集中到上海,进而外国洋行和各地商帮也纷纷云集上海,上海因而成为了中外商品的集散中心。为了促成中外商家之间的商品交易以及上海商家与内地商家之间的商品交易,外国银行、票号和钱庄也纷纷进驻上海,上海因而成为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为了方便把中国货物运往世界各地,以及把世界各地的货物运往中国,同时把洋货运往广大内地,又把广大内地的土货运到上海,上海因而成为中国乃至远东的航运中心。为了在商业贸易中占据主动位置,上海的中外商家千方百计获取各种信息,新闻报刊在上海蓬勃兴起,中欧之间的电报线路在上海落地。

——冯志阳《丝茶贸易与近代上海的崛起》

材料二   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军战事对上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上海租界由“华洋分居”一变而为“华洋杂处”,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二、上海城市中心由县城北移租界;三、客籍移民构成发生剧烈代谢,江浙移民取代开埠初期闽广移民,成为在上海移民的主体;四、城市空间大幅拓展,在城厢和租界的边缘地带出现众多新市镇。

——周武《小刀会起义、太平军战事与近代上海的崛起》

材料三   就上海之“塔”作为红色文化内容输出端来说,《民国日报》尤其是其《觉悟》副刊,《时事新报》尤其是其《学灯》副刊,再加上《星期评论》《学生杂志》《东方杂志》,这两报三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上海报刊的重要不仅体现在其登载的文章有众多红色文化内容,包括域外共产主义思想,域外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著名红色思想人物的生平介绍和思想评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和活动,更重要的是,这些报刊和报刊上的内容有江南作为其接受端。

——瞿骏《五四运动是上海、江南与红色文化交汇的关键性事件》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亡之地分别是(单选)(     
A.湖南北京B.广西南京C.广西天津D.湖南南京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上海崛起的原因及其表现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的红色文化是如何影响五四运动的?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对你对近代上海历史发展的认识?
2024-05-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1860年,黄河流经东明、溢入开州南境。东南乡、任家庄等487个村子被淹,翌年,黄河骤涨,王苏庄等561村被淹。沛颠沛流离的黄泛区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亟待济赈济。但咸丰帝以“等饷维艰,不得不暂议缓堵。”任其泛滥。此时“筹饷维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致力筹措资金兴洋务B.对外赔款数额巨大财政亏空
C.内外战争消耗国家大宗钱财D.无力征收各种捐税丧失财源
2024-05-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晚清名臣胡林翼统计的清咸丰七年到十一年(1857-1861年)湖北省文武职官及其眷属等的死亡情况。据此可推断(     

死亡原因

人数/人

百分比

阵亡

31367

69%

因公死亡

873

2%

死节

13009

29%

合计

45249

100%

A.传统忠孝观念受到严重挑战B.农民起义沉重打击清朝统治
C.列强侵华遭到民众顽强抵抗D.晚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024-03-22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T8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