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役占我国伊犁,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开始建设近代交通体系B.使用经济手段应对危机
C.全面融入世界发展潮流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98年7月4日,张之洞与陈宝箴提议将科举考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考中国经济,以策论为文体;第二场考西方经济、技艺以及政治;第三场考四书五经。张之洞与陈宝箴的建议(     
A.强化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带有一定经世致用色彩
C.推动了学堂选官制度形成D.凸显了西学的主导地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时,清军装备了从欧洲进口和中国军工企业仿制的先进后膛枪炮,其中淮军装备最为精良,全部装备了毛瑟枪,另外还有当时最新式的速射炮和13响连发枪(重机枪的前身);清军的许多军官都接受过军校培训,弹药也很充足,一场战役打下来所消耗的子弹、炮弹往往比日本人多得多。倒是日本人往往因为弹药耗尽而撤退。清朝拥有铁甲舰5艘,日本3艘。定远、镇远两舰的排水量,都比日本最大的舰只还大一倍,日舰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也只及中国的一半。中国的主力舰平均中弹100多发还能安然返回,而日舰平国均中弹十几发就被打成重伤,甚至有两艘舰船在拖回途中沉没了。英国某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19世纪后半期)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史》《晚清海军兴衰史》等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痛感“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而作为知识分子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则掀起“公车上书”运动,要求清廷拒和、练兵、迁都、变法。状元张骞则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运动亦展开,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前的1895年2月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体。

——摘编自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陆战史》

材料三   《马关条约》成为列强“进一步掠夺物资财富来发展它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当时日本财政界名人井上曾说过:“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厅从未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国库收入仅达八千万日元。因此,三亿五千万日元巨款流入国内,在朝在野的人都认为是无尽的财富。国营也好,私营也好,在国外创办工厂,各方面都因此实行大大的扩张了。”

——摘编自[日]石井宽治《日本的对外战略(1853~1937年):帝国主义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清朝军事力量的观点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关条约》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的表现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洋务运动时期建立的吉林机器局是东北第一个近代军火工厂。1886年,英国传教士哲姆士在参观机器局设备后,不禁称赞说:“都由中国人装配管理,没有任何外国人协助,这足令那些自以为是的欧洲人感到惊奇!”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蕴含着一定的自主理念B.脱离了西方的技术依赖
C.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D.完成了军事工业近代化
2023-06-1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在连续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情况下,仍然拒绝做出任何不符合传统观念的改革。他们认为,中国的声明文物、典章制度都是古圣先王定下的垂之万世而不可更改的东西,谁若对此稍有怀疑,就是大逆不道。由此可以推知,洋务派鼓吹“中体西用”(       
A.减小了洋务运动的阻力B.是对传统文化的合理扬弃
C.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大门D.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023-04-10更新 | 502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