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9-01-30更新 | 5261次组卷 | 116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自主训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2019-01-30更新 | 2955次组卷 | 4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行知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16·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3 . 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19-01-30更新 | 1582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精编版)
4 . 近代史上,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
C.戊戌变法失败后D.镇压义和团运动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以下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19-09-22更新 | 841次组卷 | 25卷引用:上海市复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019-01-30更新 | 648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0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历史卷

7 . 世变则备变,面对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历史之变,不同时代的人们做出了反应。

材料一: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的界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等同),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53年)

材料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2023年3月15日)

1.材料一中“这个年份”成为“时代的界标”是因为(单选,填涂字母)
A.中华文明开始起源B.国家形态开始形成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上“海防折”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中实现“工业化”而“积极奋斗”的主要途径。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 “世变”与“备变”这一历史运动?
2023-04-1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当时也备受西方瞩目。下图是1894年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漫画作品《日本小武士挑战中国巨人》。画面中,日本武士矮小、机警,正挑战强悍勇武的中国巨人,西方人则站在梯子上远远观望。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是研究英国漫画史的原始史料
B.它全面客观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实力对比
C.它侧面揭示了战争爆发时西方国家的立场
D.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作者对战争形势的理解
10 .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敲骨吸髓,设机造货,夺我生产”……此“新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