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中,靠着宗族乡亲关系组织、武装起来的中国军队,只忠于地方领导者个人,毫无正规军的战术素养,甚至“尚未听到枪声就已逃之夭夭,甚至披上妇女衣装,企图蒙混过关”。这可以说明,晚清时期(     
A.政治统治腐败无能B.中日军事实力悬殊
C.民族危机逐渐加剧D.海军战术僵化落后
2024-03-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及其区位表明,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变之中所形成的初始动力是外生的,经由“口岸”传导到“腹地”,形成“点”、“线”、“面”三个层次,逐渐改变并塑造近代中国的经济空间秩序。该学者意在强调(     
A.西方侵略影响中国的经济格局B.工商业文明成为近代经济的主导
C.近代经济发展取决于口岸经济D.近代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2024-01-09更新 | 39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萌发了爱国主义精神。从《尚书》中可以看到,最早的爱国主义萌芽,是“家族”“万邦”与“天下”观念。《左传》中多处洋溢着爱国精神和基调,其中谈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影响巨大。可以说,整个封建社会优雅的华夏文明始终是士人爱国信念的一个重要源泉。《论语》中“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更是凝结成了后世"民族和睦、四海一家""天下太平"的爱国精神和天下观念。在整个中国古代,民族气节被视为人生修养的最大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中说“圣人三日无君则惶惶然”,苏轼曾评价爱国诗人杜甫虽然终身不得重用,却“一饭未尝忘君”,忠君爱国的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摘编自吴灿鑫《从周公到孔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奠基》等

材料二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坚持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左宗棠英勇抗俄,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日殉国,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赞颂。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要报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主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勇敢地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提出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改革方案破产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重新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近代前期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最高成就。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承担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毅《外向发力:近代以来中国爱国主义的发展简论》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不同于中国古代爱国精神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4 . 19世纪80年代,日本官方报纸《朝日新闻》对中国台湾的报道逐渐增多。如1882年声称“台湾糖的需用于我国年年增加,去年的进口量达一千八百二十一万九千一百斤之多……实为巨额”。中法战争开始后,该报不断跟踪报道基隆、淡水等地的战况,并质疑法国对台湾的封锁。这反映出(     
A.日本亟需大量原料推进工业化B.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C.中法战争刺激了日本侵华野心D.台湾建省触发日本扩军备战
2023-10-0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清政府颁布了《回疆则例》等法律,并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与民族地区上层人物的联系。当左宗棠进军新疆时,当地民众夹道欢迎,帮助清军驱逐了阿古柏。这表明清政府(     
A.因俗而治增强了国家认同B.制订法律捍卫边疆主权
C.分而治之维系了羁縻统治D.依靠民众扩大统治基础
2023-05-21更新 | 52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887年,厦门港茶叶对外贸易量为9万担;1901年贸易量为7000多担,约为1887年贸易量的8%。在此期间,厦门港茶叶贸易量除在1891年出现短暂上升外,均呈现颓废态势;1888年,印度对英国的茶叶出口量首次超过中国。这种现象的出现(     
A.说明中国社会环境动荡B.折射出近代生产方式发展较慢
C.源于通商口岸大量开放D.反映出列强侵华方式发生变化
2023-05-10更新 | 36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与“和”

《申报》对中法战争进行了持续深度的关注。1882年上半年,法国攻陷河内,清廷内部战和两派争论不定。此时《申报》即开始报道法越形势,刊发社论建言清延全面战备并入越作战。1883年底中法正式交锋后,《申报》持续跟踪战况,刊发多篇社论,仅1884年1月即刊发16篇,主张加强两广边、海防,积极应战。1884年2月,法军占领越南山西逼近北宁,面对主战声势持续高涨,清廷一方面增加对越的援军,另一方面令李鸿章继续和谈。《申报》则表达了对和谈的忧虑,并建言坚定主战立场。5月,《中法简明条约》签署,《申报》表达了对中法和解的期待,但也质疑其对和平的实效。6月,法国的挑衅致中法战火再起,《申报》连发社论,在7月更是近乎每日一篇,暗示甚至旗帜鲜明地展现主战立场。8月马尾海战爆发,清廷谕令各军迅速进兵,严防法军入侵,中国上下主战之声进一步高涨。而《申报》却于8月31日刊发社论《闵江战事失算失援说》,指出清军在海战中有两大失误:一为“失算”,“一误于口岸炮台之不阻,再误于马江兵船之不备”;二为“失援”,“闽中有事”“奈何(江浙、粤东之船)皆存坐视之心”。认为清廷军事准备不充分,不足与法军持续对抗,其对法立场自此开始转向。

-据黄飞《由“战”转“和”:中法战争时期《申报》的舆论导向》


(1)分析指出《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
(2)谈谈你对《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作用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甲午战前,由中国人执笔的《申报》对日本进行全面报道,对于中日实力对比非常乐观,“日人乌足以螳臂相当哉”。战后,《申报》感慨道:“夺我藩属,荡我边疆振动我人民”,不少文章主张中国效法日本变革。由此可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A.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B.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C.激起国民盲目崇外心理D.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2022-08-01更新 | 122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
A.是日本蓄谋已久的结果B.中国失败具有必然性
C.导致中日海军力量逆转D.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10 . 甲午战后,“士大夫经此教训,……颇多主行新政,用西法以求自强,而德宗(光绪帝)之态度亦由此渐趋于维新矣”;袁世凯编练新军“亦颇注意于去旧更新,追步西洋”。这一状况
A.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B.导致袁世凯势力的崛起
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D.加速了清末新政的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