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2 . 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增开天津、牛庄等十一个通商口岸,甲午战争后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这反映出(       
A.清朝主动实施对外开放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
3 . 梁启超称“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这说明甲午一战 (     
A.引发边疆危机出现B.导致国际格局变化
C.推动洋务运动实施D.激发民族意识觉醒
2024-01-16更新 | 5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左宗棠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同时左宗棠命人筹措军械物资,备办粮草,积极行动。这反映了左宗棠(     
A.排除来自内部的阻力B.争取最高统治者支持
C.筹措大军西征的款项D.做好收复新疆的准备
2023-10-31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4届高三零诊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 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 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 30 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 “小变 ”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 为阳历 9 月 7 日,因此有 “九七国耻 ”一说。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据材料一判断 “是役 ”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列举 “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 ”的三项内容,并对洋务运动进行辩证的评价。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日被称为 “九七国耻 ”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6 . 19世纪90年代,中国各地的新设民族企业,常到上海、广州、厦门以较高的工资觅雇工人。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当时(       
A.产业工人的待遇丰厚B.资产阶级的救国实践
C.通商口岸的产业优势D.晚清政府的政策支持
2023-11-28更新 | 2033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绵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晚清以来,中国不断遭到外国入侵,相继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不断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下表所示史实与结论分析不匹配的一项是(     

史实结论
A.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B.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C.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A.AB.BC.CD.D
8 .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清政府把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2800英里,沙俄占1530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650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023-11-15更新 | 89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本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近代中国衍生出新的含义。下图是张謇托画家单林作的“厂儆图”中的《桂杏空心》。“桂”指江宁布政使桂嵩庆,“杏”指买办盛宣怀,两人曾许诺助筹,后食言自肥,使张謇“中夜彷徨”“忧心如捣”。材料表达了张謇(     
A.对国家时局危机的担忧B.对官僚和买办们的抗争
C.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期盼D.感慨中国实业救国之难
2023-08-02更新 | 414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共派出从军记者114名,还有15名画师、摄影师。战争爆发后仅一个月,17名西方记者即获得了随日军采访的许可。当时清政府几乎没有随军记者,且不允许西方记者采访。晚清政府的做法(       
A.有效保护了军事作战秘密B.维护了天朝上国的形象
C.主动适应世界潮流的变化D.侧面反映国家体制落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