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2 道试题
2024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______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9月,中日军队在平壤和黄海发生激战。
2024-04-2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5--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024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2 . ______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
2024-04-2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5--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3 . 据陈夔龙《梦蕉亭杂记》记载,袁世凯小站练兵“该军仅七千人,勇丁身量一律四尺以上,整肃精壮、专练德国军操。马队五营,各按方辨色,较之淮、练各营,壁垒一新”。据此可推知,小站练兵(     
A.促进了清末军事近代化B.奠定了军阀混战的基础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D.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2024-04-21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边疆的开发与治理中,移民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鉴于匈奴时常侵扰西北边郡,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实边,通过优厚条件吸引民众充实西北边疆。到公元前127年,“募民徙朔方十万口”。武帝元鼎六年,在西北边地设张掖、酒泉郡、置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军屯戍边由此成为安置移民的一种主要方式。此外政府还通过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卒于边郡等向西北边疆移民。

——摘编自翟麦玲《两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比较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初,沙皇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的空虚形势,鲸吞我国大片领土,并且继续执行其侵略政策。在部分开明官员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实行向东北移民以充实边疆政策。甲午战争后,日本称:中国东北“在我国势力圈内,为我国之殖民地,最为适合”。庚子之变后,东北边患日益加剧,清政府发起新政运动,深化在东北地区的移民实边政策,使以往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空虚荒凉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摘编自高强《清末东北移民实边政策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推行边疆移民政策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清末东北移民实边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关于边疆移民问题的认识。
2024-04-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
5 . 19世纪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初叶,中亚的阿古柏、俄罗斯帝国侵入中国新疆,日本构衅于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与日本交涉失利后,外部危机日益显著,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塞防”与“海防”之争(       
A.体现清政府内部根本立场对立B.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
C.折射出国家实力的衰弱D.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
2024-04-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点石斋画报》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8月,自称“天下容有不能读日报之人,天下无有不喜阅画报之人”。画报存在的十五年间,正是晚清中华帝国的多事之秋,大到中日甲午海战的悲壮场面以及前因后果,小到租借里某次西兵会操都在画家笔下得到呈现。百年后的今日,《点石斋画报》成为我们了解晚清社会生活乃至“时事”与“新知”的重要史料。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点石斋画报》目录

中外纪闻力攻北宁、吴淞形势、基隆再捷、甬江战事、中法换约、顽固党放火戕官、牙山大胜、赞成和局、万寿盛典、西使觐光、轮船又火、大闹教堂
官场现形恭应考差、糊涂知县、疯官可笑、假官作贼、道士捐官、购枪舞弊、德政何在、厘卡积弊、催科滋扰
格致汇编新样气球、妙制飞车、兴办铁路、水底行船、铁甲巨工、边防巨炮、演放水雷、西医治病、以表验人
海上繁华游园肇祸、法国节期、英皇子观灯记、西童赛马、赛脚踏车、奇园读画、女塾宏开、大闹洋场
(1)“画报存在的十五年间”的中国是怎样的中国?
(2)谈谈《点石斋画报》对研究晚清社会的史料价值。
7 . 19世纪末,清朝统治者认为日本“专用西方制胜”,痛切感到“一代有一代之兵制,一时又有一时之兵制,未可泥古制以疗新病,居夏日御冬裘也”。这说明(     
A.清政府主张全面效法日本军事体制
B.晚清统治集团认识到兵制改革的必要性
C.学习西方科技已成为当时朝野共识
D.甲午中日战争制约清朝政治制度的变革
8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神圣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岸关系源远流长,从夏代的“扬州之域”说、春秋战国的越人迁台说、秦代的“瀛洲”说、西汉的“东鲲”说、三国的“夷洲”说、隋代的“流求”说、唐代施肩吾居澎湖说来看,虽然还称不上是主权的确立,但确是一种“历史联系”,一种主权的发生,从而为中国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奠定了基础……

——摘自姚同发《台湾历史文化渊源》

材料二   政治方面,后藤新平两次进行总督府及地方行政改革,形成以民政部为核心的总督府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民政长官成为总督府最高行政长官,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大权;建立“警察中心政治”,……镇压了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运动,肃清了治安。在经济方面,后藤新平主要实行土地调查,……确立以小租户为核心的近代土地制度,“改革”地租课以重税;实行鸦片、食盐及樟脑专卖,……还创设台湾银行,统一币值及度量衡,……把台湾逐渐纳入日本“南进侵略政策”的发展轨道中。在文化方面,……以培养拥有最低知识水平、忠实地为殖民统治者掠夺经济利益服务的劳动者为目的,对台湾人民实行愚民的同化政策。

——摘自倪霞《后藤新平在台殖民统治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因此,台湾问题原是不存在的,但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是因为国民党发动内战,失败后逃至台湾,二是因为西方势力的干涉和插手,在其性质上属于中国内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使得台湾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饱受国际势力的干涉。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余年……

——摘自王梦《“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的旧称有哪些?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如何经略台湾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国际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
2024-04-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光绪七年(1881年)翰林院学士周德润上书:"天子守在四夷,此诚虑远忧深之计。古来敌国外患,伏之甚微,而蓄之甚早。不守四夷而守边境,则已无及矣;不守边境而守腹地,则更无及矣。我朝幅员广辟,龙沙雁海尽列藩封。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下列关于清廷的做法,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A.任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B.因朝鲜事变卷入对日作战
C.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占领D.建省以强化对台湾的管辖
2024-04-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85年后,清政府在西南沿边地区设置了三个边道。边道道员除了拥有广泛的行政司法权外,清政府还赋予其兼管海关事务、中外交涉和防卫边疆等权限。清政府这一做法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维护国家主权C.强化基层治理D.抵制西方入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