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一些主战的将军、督抚很快就变到主和的立场。道光皇帝也曾显得好像是坚决主战,但是他不断地动摇,终于接受屈辱的和约。这就因为他们在主战时都不切实际地认为可以一战取胜,当速战论行不通,马上就转到了投降主义。林则徐是一贯的坚决的主战论者,但他最多只能在他曾负责的广东地区加强防务。在封建官像集团中虽然还出现了林则徐这样优秀的人物,但他在本集团中只能受到排挤和打击。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实际上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在陆上,日本在平壤将李鸿章的淮军打得落花流水,随后成立了以大院君为首的俺倡政府,并宣布朝鲜独立。在海上,中国的境况更为悲惨。尽管中国海军吹嘘有65艘军舰,相比之下日本只有32艘;尽管中国海军力量在世界排名第8,而日本只排名第11位,但是中方并没有将所有船舰都动员起来作战,只有李鸿章的北洋舰队与日方交战,南洋规队以及另外两支舰队则保持“中立”,以图自保。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不同影响。
2024-04-1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二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 437 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 750万两。

材料三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为什么敢于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和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影响。
2024-04-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甲午战后,纺织工业发展迅速,除上海、武汉等地外,苏州、杭州和天津等地也相继开办了纺织厂;就连陕西的绅商和士人也积极筹款开办纺织局,并派人到湖北织布局学习技术,到上海参观和订购机器。这一盛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列强放松了侵华进程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024-04-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商业重镇,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重要的区域地位和较为繁荣的商贸经济,成为近代西方殖民者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的桥头堡。1891年,重庆以“约开”的形式被迫向英国开放通商。不久之后,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势力相继“进驻”重庆。重庆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漩涡的同时,也成为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西部的一块半殖民地。重庆开埠,一方面,表明英、日等西方列强在华贸易战略目标和殖民利益的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刺激和推动了四川社会的发展变迁。重庆开埠是四川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在封闭的四川社会体系上戳开了一个窟窿,通过这个窟窿,四川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四川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

材料二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1940年9月国民政府又发布命令,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从1937年到1946年,大批国家机关、工矿企业、金融机构、科技文化部门和各类学校的内迁,使重庆发展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和具有近代工业基础的大城市,并一跃而为国际名城。       

——摘编自龙彬《近代重庆城市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庆开埠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给重庆带来的变化。
2024-04-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以防御来犯之敌,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国门洞开,从此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西北方向,英俄插手甚至侵入新疆、西藏;东南方向,美国、日本先后企图侵占台湾;西南方向,法国的侵略战火从越南蔓延到了中国本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全方位的边疆危机,面临被瓜分的威胁。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略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边疆碰到的新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6 . 1874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放弃塞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
A.说明了清廷政治统治的腐败无能B.体现出清廷无能力维护国家主权
C.反映出清廷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D.致使新疆地区开始引起清廷重视
2024-04-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农业进口了许多经济作物,如花生等,并且产生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实现了农业领域的地区分工。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群体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称之为“商帮”。

——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材料二: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级发展时期。到民国成立,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仅民国元年宣告成立的实业团体就达40余个,截至1915年12月,遍布全国各省区的此类实业团体达107个。这些实业团体的行业以及旨趣虽然各有不同,但振兴实业、强国富民却是共同的目标。仅仅在1912年和1913年,中国新成立的工厂数就分别达到2001家和1249家。1913年至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为41.3家,到1916年全国的工厂数达16957家,1918年,全国工厂资本数达1.5亿元以上。1919年,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

——摘编自吴承明、董志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024-04-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4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指出出兵新疆是当务之急:“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怕亦未能晏然。”据此可知,在左宗棠看来(       
A.新疆防务和东部海防同等的重要B.只有收回伊犁才能收复新疆
C.收复新疆关乎国家领土主权完整D.新疆建省是渡过危机的关键
2024-04-09更新 | 27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禁烟运动之前,鼓吹武力侵华,通过战争来强迫中国向其全面“开放”的舆论已经甚嚣尘上……与鸦片贸易相关的商人团体纷纷上书英国政府,要求运用武力为他们取得“补偿”。

材料二:“亚罗号事件”的消息传到伦敦后,引起英国政府内部的激烈争论。……巴麦尊的对华战争案得以通过,英国随即派出了侵华远征军。1853年,法国神甫马赖来华后,他违背条约,私自到广西西林县传教。1856年初,西林知县张鸣凤令马赖离境,马赖未予理会,张鸣凤遂于2月下旬将马赖与两名教徒处死。事件发生后,法国以此为借口,决定出兵中国。

材料三:法国侵越的目的,除了在越南建立殖民地以外,还企图以越南作为跳板,北上攫取中国的资源。使法大臣曾纪泽致书李鸿章说:“法人之夙志,非徒并越,而特欲以越为根脚耳。越边之煤矿,滇中之金矿,无不垂涎,此间人之著作,多可为证。”

材料四:趁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到1894年6月下旬,日本抛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日本政府电令其驻朝公使大岛圭介:“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

材料五:英法德美四国公使团于1900年1月下旬向清政府发出联合照会,要求清政府发表一道上谕,宣布镇压义和拳和大刀会。……3月上旬,英国公使窦纳乐主持召开五国使节会议,……不但要求中国政府在《京报》上颁布取缔义和团的上谕,而且威胁说,如果中国政府不同意这项要求,各国公使将建议他们的政府直接出兵干涉,“代为剿平”。

材料六:日本臣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所有在中国制造之货,与进口货物一样享受优待,免征一切杂捐。

——摘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1)以上材料分别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写出战争及对应的条约
(2)面对着数千年未有的危局,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和探索,请写出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19世纪五六十年代:_______
19世纪九十年代:_______
20世纪初:_______
(3)材料六出自哪一条约?该项内容表明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4-04-09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窃照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此地若弃为荒陬,复置度外,则今台湾人居稠密,户口繁息,农工商费,各遂其生,一行徙弃,安土重迁,失业流离,殊费经营,实非长策。……甚至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一为红毛所有,则彼性狡黠,所到之处,善能蛊惑人心。重以夹板船只,精壮坚大,从来乃海外所不敌。未有土地可以托足,尚无伎俩;若以此既得数千里之膏腴复付依泊,必合党伙窃窥边场,迫近门庭。此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

——1683年施琅《恭陈台湾弃留疏》

材料二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节省冗费,请求军实,造就人才,皆不必拘执常例;而尤以人才为亟要,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於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轻重必有能辨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查泰西各国,外部、海部并设衙门于都城,海部体制与他部相埒(同等)……时势必须变通,应请径设海部。

——摘编自李鸿章《请设海部兼筹海军》等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施琅反对放弃台湾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李鸿章的海防主张。
(3)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防塞防之争的认识。
2024-04-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