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海图谱系整理。这说明甲午战后(     

名称

绘制时间(年)

绘制者

图幅数量

绘制区域

皇朝沿海图说

1869

黄维煊

32

中国沿海、长江中下游

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

1898

程鹂

_______

中国沿海

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

1901

陈寿彭

208

中国沿海、长江中下游

A.国人民族危机意识增强B.中央权力下移趋势明显加强
C.近代海防建设拉开序幕D.清政府警惕周边的形势变化
2024-05-1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各主要进口商品比重变化表(单位:%)



问题:根据表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进口商品变化的趋势,并说明原因。
2019-12-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鸦片战争后,清廷认为出洋的国人为“天朝弃民”,没有资格享受政府的保护。1877年,清政府经过艰苦谈判,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明文规定出国华人享有与其他大国同等待遇。这表明(     
A.清朝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B.中国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C.中国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D.清朝外交有近代化趋势
2023-11-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B.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
C.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D.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
2024-02-29更新 | 731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今以来,香港岛割与英国……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 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 8 29 日)

材料二 日本获得军费赔偿白银二亿两……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 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 4 17 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 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 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即弹压 惩办。

——《辛丑条约》(1901 9 7 日)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条约内容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后,给中国带 来的危害。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列强侵华呈现的发展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的外债可追溯到广东十三行对外商的“行欠”。从1853年起,清政府的外债逐渐发展起来。清政府以“借师助剿”的名义多次向洋商借款,这些借款单笔一般不超过50万两,通常以一年为期,随借随还。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开展了洋务运动,清政府筹划“海防”“塞防”,卷入中法战争等,这些都耗资巨大,清政府只得举借外债。这一阶段比较大额的借款有“西征借款”(1595万两)、两次“轮船招商局借款”(共200万两左右)、四次“广东海防借款”(共500多万两)、“滇桂借款”(100万两)、“福建海防借款”(400万两)、“津沽铁路借款”和“津通铁路借款”两笔外债(共约80万两)以及“三海工程借款”和“内务府借款”(共约170万两)。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政府先后发起了“上海洋商借款”、“汇丰银款”和“汇丰镑款”三次借款活动。战后又追加了“瑞记借款”和“克萨镑款”两笔军事外债。五次借款总额为41545998.68两,加上利息接近1亿两。为支付《马关条约》要求的赔款和“赎过费”,清政府又发起了“俄法洋款”“英德洋款”“续借英德洋款”三次大借款。据统计,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对日赔款、对外借款本息,再加上作战费用和发行的国内公债,总额近6亿两白银,清政府的财政平衡遭到根本性的破坏,不得不依赖外债度日。外债不但需要支付高额利息,还附带苛刻的政治条件,如以关税、厘金做担保,将海关行政管理权委托给洋人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贺雨《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外债与财政》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晚清外债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外债“发展起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前后的借款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2022-12-1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条约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对中国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2023-01-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甲午中日战争前五十年间,外资在华工厂共191家,其中资本在十万元以上的有23家,设立时资本共7631000元。甲午战后二十年间,资本在十万元以上的外资在华企业增加了136家,设立时资本共达103153000元。这一变化(       
A.表明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B.反映出晚清金融业近代化进程加快
C.体现出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D.缘于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不断扩大
9 . 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形成了“以守为战”的海防思想。甲午战争后,关于海防的内容,时人云:“其分项可判为二:一为海上作战之所谓海军国防;二为海岸防御值所谓海军国防。”这一变化反映出(     
A.师夷制夷的战略思想B.海防观念的日益丰富
C.自卫和平的价值诉求D.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80年,北洋海军驻守旅顺,加强了大连地区的防务建设,使这一地区迅即成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1902年,贯穿东北的中东铁路和直通旅顺的铁路建成。1905年,大连成为“自由港”,接纳世界各国船只。大连的上述变化反映了(     
A.中国国内政局的变动B.列强经济侵略程度的加深
C.清廷经济政策的调整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2024-05-03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