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人至少是从1895年开始,就把政治软弱和四分五裂的中国看成是扩张自己利益的场所,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和欧洲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离现场更近一些罢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目前的形势告诉我们,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中国的行动,震动了全中国与全世界。……

因此,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队伍,什么阶级,只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都应该联合起来……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摘编自《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编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19459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人至少是从1895年开始”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策略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制定此“策略路线”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表现,并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023-08-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材料中所指的战争(     
A.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使列强获得京津地区驻军权
C.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4 . 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设地,而割弃使为别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A.签订中俄《改订条约》B.在新疆设置行省
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D.设伊犁将军辖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材料认为甲午战争(     
A.造成严重民族危机刺激了民族的觉醒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D.刺激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资本输出
2023-08-03更新 | 20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6 . 1895年8月,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台湾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战争。这体现出(     
A.清政府支持人民抗日活动B.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很大
C.台湾军民英勇的抗日精神D.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
2023-07-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李鸿章)过分相信那种“以夷制夷”的老政策,以为俄国人会为中国介入此事,迫使日本和平解决。当这一允诺无法兑现时,李又孤注一掷地转向英美寻求调停。……他不懂现代国际政治的实质,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共同进行的战争,这在那时是一种普遍的看法,许多报刊书籍大量宣传这种看法,例如当时广泛发行的《救亡手册》就这样说:“在民族危机高于一切,亡国奴的威胁要降临到每个中国人的头上时,不仅是广大的工农大众,就连资产阶级甚至封建军阀也发生了他们的存亡问题,而逐渐改变他们犹疑畏缩的态度,走到救亡阵线中来。”这个“战争”最大限度地动员了集中了全中国的抗战力量,这个事实是中国胜利、日本失败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日战争中国胜利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023-07-2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它沉重打击了英、俄两个殖民大国的阴谋,遏制了他们掠夺我国西北边疆的野心”。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反割台斗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D.义和团运动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十年间,欧美国家海军技术进步主要有三:第一速射炮,第二军舰高遮度,第三无烟火药。除无烟火药外,另外两项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应用,但应用者却是日本舰队。……黄海海战的失利不能忽视战略上的原因。清廷自1885年以后,在思想上丧失了对日本的警惕和防范之心,致使整个国防战略发生严重失误。

——摘编自潘向明《黄海海战失利原因再检讨》

材料二   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列强瓜分狂潮,使中国人痛心疾首,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中国有识之士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通过反思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败、日本为什么胜、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

——摘编自王晓秋《甲午战争彻底打破“天朝上国”迷梦》

材料三   中国政府很乐意欢迎任何资本,在我朝寻找投资机会……你们可以提供资本和技术,但铁路电报线路等事务的管理权必须由中国政府控制。我们必须维护国家主权,不容任何人触及政府的神圣权利。

——摘编自1896年李鸿章回答《纽约时报》采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甲午战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从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对待列强态度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10 .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023-06-28更新 | 53次组卷 | 45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一下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