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材料中的“某一重大事件”是指(       )
A.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
C.《南京条约》签订被割让香港岛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
2 . 《马关条约》第六款第四条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此条款使帝国主义列强(     
A.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
C.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D.获得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
2023-08-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2023-06-28更新 | 53次组卷 | 45卷引用:陕西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
4 . 中日甲午战争后,社会上出现了“昔者不自知其为国,今见败于他国,乃始自知其为国也”的沉痛认识。因此,“国”的概念广泛兴起,“国权”“国民”“国耻”“国教” 等词汇成批地涌现,“中国”“中华”“华夏”等取代“大清”成为流行词。这说明甲午战争(     
A.使民族国家意识大为增强B.迫使清廷承认民族平等的原则
C.使民主共和观念迅速传播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023-01-03更新 | 414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继琉球、越南之后,朝鲜与中国之间的藩属关系也被割断。中国的惨败,使一些侵略者的 代言人公开提出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把“瓜分中华帝国一事提上侵略日程。”“中国惨败”后 (     
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人民反抗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022-12-1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新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决找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材料中的“战争”的失败(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结束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7 . 近代某一时期,清政府在“恐日”“仇日”情绪的支配下,实行“联俄制日”。随后中俄签订《中俄密约》等条约,结果竟使俄国逐步把东三省变成其势力范围。这种局面出现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B.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
C.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战败D.东北兴起义和团运动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船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不到9 个月的时间里,两国陆军一战于朝鲜,二战于辽东,三战于威海,海军在黄海也展开决战。清军“水陆交绥,战无一胜”,清廷被迫向日本屈膝求和。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清廷割地赔款,落得一个丧权辱国的结局。从一定意义上说,甲午之败,虽败于日本,实质上根在制度,根在清廷,根在清军自身。“国势蹙也,财源匮也,民心涣也,威柄失也,而四者皆国之命脉所系,失之何以自立?”

——摘编自《甲午战争120周年:必须有强大的实力》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对此,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宣布饷银不准运出,制造局不准停工,台湾税收要全部留作抗日之用。 一批台湾爱国官绅也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摘编自李艾丽《从反割台斗争看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12-0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城头彭彭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

——爱国诗人黄遵宪

材料二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描绘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占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的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战争中?
(2)面对以上列强的侵略战争,列举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二、图四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或重大意义)如何?
2022-01-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