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字林西报》评论:“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膛乎其后。”这反映维新变法(     
A.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B.革旧布新,成效显著
C.与清末新政并行不悖D.策略失当,操之过急
2 .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三:“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四:“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为哪一革命组织的指导思想?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4)依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决定这一道路的根本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023-12-20更新 | 21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维新运动中,报纸由19种增加到70种,学会数量更是达到了上百,编译的西方著作、新式学堂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使街头巷尾持书握报,聊论时势不再稀奇。这表明维新运动(     
A.打破了传统思想对民众的禁锢B.起到了启发民智的思想启蒙作用
C.重视发动改良运动的群众基础D.唤醒了国民的人权意识和科学精神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十年间,欧美国家海军技术进步主要有三:第一速射炮,第二军舰高遮度,第三无烟火药。除无烟火药外,另外两项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应用,但应用者却是日本舰队。……黄海海战的失利不能忽视战略上的原因。清廷自1885年以后,在思想上丧失了对日本的警惕和防范之心,致使整个国防战略发生严重失误。

——摘编自潘向明《黄海海战失利原因再检讨》

材料二   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列强瓜分狂潮,使中国人痛心疾首,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中国有识之士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通过反思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败、日本为什么胜、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

——摘编自王晓秋《甲午战争彻底打破“天朝上国”迷梦》

材料三   中国政府很乐意欢迎任何资本,在我朝寻找投资机会……你们可以提供资本和技术,但铁路电报线路等事务的管理权必须由中国政府控制。我们必须维护国家主权,不容任何人触及政府的神圣权利。

——摘编自1896年李鸿章回答《纽约时报》采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甲午战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从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对待列强态度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这些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维新派D.革命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维新派“变官制”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君主制度B.确立共和制度C.实行君主立宪D.废除八股取士
9 . 下表为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活动。由此可知,这些活动(     
阶级派别宣传思想实践活动
民族资
产阶级
维新派设议院、开国会、君主立宪维新运动
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C.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D.推进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步伐
2022-10-05更新 | 338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02年,梁启超撰写的《新史学》问世。在他看来,“新史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此举旨在(     
A.否定传统史学的现实价值B.为维新变法失败辩护
C.激发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D.支持清末的立宪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