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危机的加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1909年出版的代表性画报

创办年份画报名称创办者身份创办地点备注
1875年《小孩月报》美国传教士上海近代画报的萌芽。
1877年《寰瀛画报》英国传教士上海中国最早以画报命名的刊物。
1880年《画图新报》美国传教士上海宗教刊物。
1884年《点石斋画报》英国商人上海借用外国采用石印技术,新闻画报。
1890年《飞影阁画报》中国人上海创办者为点石斋画报主画师,内容广泛。
1902年《启蒙画报》中国人北京以识字不多的“妇孺”为拟想读者。
1905年《时事画报》中国人广州政治上较为激进,编绘者为同盟会成员,注重书写革命。
1906年《赏奇画报》
《北京画报》
《星期画报》
《开通画报》
中国人广州
北京
北京
北京
1907年《醒俗画报》
《人镜画报》
中国人天津
天津
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习为宗旨。
1909年《正俗画报》
《醒世画报》
《民呼日报》
中国人北京
北京
上海
《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相号召,创办不久就遭当局嫉恨,创办者于右任被捕并逐出租界。

——整理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二   晚清民智之开,庚子事变是个重要转折点,“土地割让,主权丧失,国民为之震惊,志者为之愤慨。人人发愤求强,深识者成以振兴教育,启发民智为转弱图强之根本”。一时间,北京城里,出现了民间办学、办报的热潮。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三   郑振铎认为《点石斋画报》里发表的许多生活画,乃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用这段话用来描述整个晚清一百多种画报,也都大致合适。但从“画史”的角度解读晚清么报,并不意味着画家对于“时事”的描述精确无误。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浙:晚清画报研究》

和《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画报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画报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画报作为史料的优势与不足。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史稿》记载:“逮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忧时之士,咸谓非取法欧、美,不足以图强。”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联军”是指英法联军B.“图强”是指戊戌维新
C.取法欧美主要是学技术D.这一变故推动清末新政
2024-02-2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30年前外国在华银行历年设立情况统计表(含在华总行及其分行。单位:家)
1894年前16202
1895-1913年515533
1914-1930年111340103
资料来源:朱荫贵《抗战爆发前的外国在华银行》
以下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甲为英国,甲午战争后对华资本输出减弱
B.乙为美国,一战前后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C.丙为法国,一战爆发前在华经济势力最小
D.丁为日本,甲午战争后侵华势力急剧扩大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的先行者王韬与西方汉学

材料一   王韬在19世纪50—90年代,不仅宣传西学,还参与了西方汉学家的翻译和交流工作。他协助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翻译完成了“中国经典”以及“东方圣典”英文版的工作。对于不理解的中国文献,理雅各是依据王韬的解读翻译成英文的。在此期间王韬还同其他汉学家有着深入交流。他不仅是19世纪西方汉学肇兴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共同建构者,也是此间西方汉学的一位重要评论者。他的观察评论是建立在比较明晰的“西方汉学”这一意识和认知基础之上的。王韬没有明确提出或直接使用“西方汉学”这一概念,相反,他更倾向于将这一时期的传教士汉学或西方汉学,视之为中国经学的外溢或欧洲化,而那些在欧洲从事经学翻译、研究及教学的西方人,亦因此而被称之为“西儒”。这两点亦构成了王韬对19世纪西方汉学体察与认知的两极。

材料二 理雅各翻译并出版的“中国经典”及“东方圣典”如下:

“中国经典”部分
1861年“中国经典”:译文、批评及注释;第一卷:《论语》《大学》《中庸》;第二卷:《孟子》
1865年第三卷(上):《书经》第一部分,学术绪论;第三卷(下):《书经》第二部分,索引;第四卷(上):《诗经》“国风”,学术绪论
1871年第四卷(下):《诗经》“雅”“颂”,索引
1872年第五卷(上):《春秋》“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学术绪论;第五卷(下):《春秋》“襄公”“昭公”“定公”“哀公”,附《左传》附录,索引
“东方圣典”部分
1882年《易经》
1885年《礼记川孝经》
1891年《书经(诗经》宗教部分);《道德经》《庄子》《太上感应篇》

——整理自段怀清《王韬与19世纪西方汉学》


(1)王韬协助西方汉学家翻译工作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这一时代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着对其进行评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设立新式学堂一览表

创办时间(年)学堂名称地点主要专业设置创立者
1862京师同文馆北京英文、法文、俄文总理衙门大臣奕䜣
1866福州船政学堂福州舰船制造和驾驶闽浙总督左宗棠
1883金陵同文电学馆南京电讯两江总督左宗棠
1885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枪炮使用、攻守战法直隶总督李鸿章
1887新疆俄文馆迪化俄文新疆巡抚刘锦棠
1887广东水陆师学堂广州舰船驾驶、陆战战术两广总督张之洞
1890威海水师学堂威海舰船驾驶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
1893北洋医学馆天津天津军医直隶总督李鸿章
1896江南陆师学堂南京马、步、炮兵种阵法两江总督张之洞

材料二   上海已经变了,街道比以前宽阔,到处可以看到穿着高跟鞋的青年妇女,男子已经剪掉辫子。我碰到一些野兽似的外国人简直拿黄包车夫当狗一样踢骂,我很想打抱不平,但想到治外法权,只好压抑了满腔气愤。大家还是少坐黄包车,多乘公共汽车和电车罢!但是这些可怜的黄包车夫又将何以为生?回到乡下种田吗?不可能,他们本来就是农村剩余劳力……让他们去做工吧。但是没有一个稳定的政府,工业又无法发展。只要军阀们肯出钱,这些过剩的农夫随时可以应募当兵,在这种情形下,欲求政府稳定势不可得,因此发展工业的路还是走不通。

……随后就到乡下去看看老朋友,村庄的情形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糟。女人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年轻的一代都上学堂去了,很多男孩子跑到上海工厂或机械公司当学徒……(我的大伯母)发现进过学校的青年男女有些事实在要不得,他们说男女应该平等,女孩子说她们有权自行选择丈夫,离婚或者丈夫死了以后有权再嫁,他们说根本没有鬼,人死了之后除了留下一堆化学元素的化合物之外什么也没有了,他们说唯一不朽的东西就是为人民为国家服务。

——摘编自蒋梦麟《西潮与新潮》

(1)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了兴办新式学堂的热潮。依据材料一概括新式学堂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材料二是1917年蒋梦麟从美国留学归国后记述的见闻,请以社会变迁为主题解读材料。
2023-07-27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关爱生命、关注健康,是从古至今人类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健身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健身术崇尚礼仪,偏重道德伦理,主静不主动,认为人身是一个完整的小天地,人的心态如何,对于整体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代养生学家们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同时认为,人生活于自然,更不可能离开自然环境。道不远人,只在平常日用之间。自古以来健身有千法,但最基本的法则是要合于自然。

——摘编自王德峰等《中国古代健身术初探》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一些社会名流和政府要人认为,武术在强种救国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在军国民教育思想和实用主义的自然体育观的影响下,近代中国武术不断发展。其中,接受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人认为,中国应该提倡武术教育,通过武术教育,培育国民尚武及尚武精神,达到“强种救国”之目的;而传承自然体育观的人则认为,武术与西方近代体育一样,具有强健体魄的价值功能,武术为中国最良好的卫生之方,从而出现了武术的体育健身教育理念。

一一摘编自李龙《中国武术近代“强种救国”和“健身强体”教育思想解读》

材料三   广场舞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审美愉悦性和科学健身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广场舞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我国广场舞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城市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以及对于生活娱乐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应运而生。

——摘编自冯盈霖等《关于国内广场舞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健身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代武术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场舞蕴含的社会功能。
2023-01-06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梁启超在1900年创作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一诗中,提出了“四大文明古国”一说,三个在亚洲,一个在非洲,欧洲没有。这在当时得到了许多国人的认同,但今天历史学家却多不赞成梁启超的这一提法。要解读梁启超的这一提法,我们最需要考虑的是
A.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B.当时国人所具备的历史专业素养
C.历史学发展进步的成果D.“亚洲觉醒”所带来的社会潮流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2022-07-06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