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危机的加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列文森用“历史与价值的张力”与“理智——情感”的二分来解释近代中国的文化认同危机。他认为:在十九世纪,历史和价值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灵中被撕裂了。这里的:撕裂指的是(     
A.传统文化秩序崩解带来的现代性困境B.甲午战争惨败彻底打碎天朝上国迷梦
C.向西方学习历经从器物到思想的转变D.戊戌维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晚清《申报》招生广告的变化趋势(如图)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语言速成教育是教育机构发展的突出特点;第二阶段广告总量激增,实业教育、医学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进一步发展。上述变化反映了(       

A.广告日益主导教育的发展方向B.国民主要关注的是医学教育
C.向西方学习已经深入制度层次D.民族危机推动近代化的深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902年,梁启超《新史学》问世,主张要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的主张旨在(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B.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D.倡导反清的武装起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史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市场除洋布大宗之外,“(洋货)一切日用皆能体华人之心,仿华人之制,如药材、颜料、瓶盎、针纽、肥皂、灯烛、钟表、玩器,悉心讲求,贩运来华,虽僻陋市集,靡所不至”。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A.工业生产体系较为完整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传统手工业受到了冲击D.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6年,清朝与英国签订了《烟台条约》,其中有赔款、通商、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命驻英公使等条款。派驻英国的郭嵩焘被时人视为“汉奸”。这说明当时(    
A.天朝上国迷梦已破碎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洋务运动的收效甚微D.社会上守旧氛围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下表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4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这种现象反映了(    
省份江苏浙江广东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
人数280191175172563122638126
A.政府鼓励留学政策呈现地区差异化B.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差异
C.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D.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更具爱国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94年,清政府向北京及各省富商巨贾募款,各省借款总额不定,借款方式不一。如表为各省所借银两数额(单位:万两)。据此可推知
省别广东江苏山西直隶陕西江西湖北四川北京
借银50018113010038231413100
A.清政府的赔款压力巨大B.广东地区经济最为富庶
C.民族危机加剧财政危机D.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参政
2022-06-18更新 | 430次组卷 | 1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到了20世纪头十年,一般来说,中国所有的政治阵营都会同意,中央政府必须为了国家的富强而发展军事和经济上的力量。尽管人们在政府应由谁来控制的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但没有人会对上述国家建设的目标提出诘难。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民族振兴是社会各层的共同呼声B.各种政治势力逐渐趋于整合统一
C.清政府被社会寄予富国强兵的使命D.加强中央集权是当时多数人的共识
2021-06-22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文是近代中国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摘录,该条约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A.与英、德、法、俄等八国签订于 1900 年B.要求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
C.割地面积和赔款数额都超过了之前的条约D.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了瓜分狂潮
10 . 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自强意识B.推动中国近代化不断发展
C.大力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D.拓展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