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某同学在进行主题学习时,搜集了如下材料:《海国图志》《天朝田亩制度》《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变法通议》《革命军》。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主题应是(     
A.天朝上国观念的崩溃B.晚清政府的自救运动
C.中国人民抵御侵略的决心D.社会各阶级挽救危局的努力
昨日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句等的愚蠢。材料旨在说明(     
A.三民主义照搬了西方的政治制度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C.社会制度的变革要和人事相结合D.辛亥革命未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说:“近代知识分子依其产生来源,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由传统士大夫营垒中分化而出,另一类则基本上由新的资本主义文化培育而成。”这两类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分别有(     
A.魏源、詹天佑B.孙中山、陈独秀C.洪仁玕、徐继畬D.严复、梁启超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842年,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事……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这种变化说明了(     
①民国政府积极维护和争取国家权益     ②国际法思想进一步传播
③天朝上国理念一直影响着外交决策     ④国家主权意识逐步增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提出“一个人不是把自己的国家弄到富强便了,却是要叫自己国家有功于人类全体。……知道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下列选项中,属于近代先进中国人“化合起来形成的新文明”是(     
A.哲学化的程朱理学思想体系B.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C.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D.先进民主主义者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清末新政所涉及的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的改革举措不乏相似之处,且更为广泛。慈禧太后血腥镇压了戊戌维新却默许了新政的推行,其态度变化主要在于(     
A.个人利益喜好B.维护封建统治C.西方列强支持D.革命党人起义
2024-04-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清政府曾于1911年11月3日宣布“宪法十九信条”:皇帝之权、皇位继承顺序由宪法规定;皇室大典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依国会之决议;……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颁布;宪法改正提案之权属于国会。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B.预备立宪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
2024-04-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的史料中任选两个,评析它们在近代中国思想传播中的作用。
2024-04-06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9 .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正确的是(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C.结束了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D.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2024-03-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10 . 跟着葛兆光学习历史解释。

材料   要有好的历史解释,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放宽历史的视野,把中国放到更大的亚洲、世界的背景里面去。1790年乾隆八十寿庆是清朝的重要事件。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在不同视野中,庆典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中国史

角度

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精明强干的统治者的治理,到1790年举行盛大、铺张和奢华的庆典,似乎正是这个18世纪盛世的最好象征。

亚洲史

角度

朝贡圈内国家安南、朝鲜等派使团参加庆典。对于受到特别恩遇的安南国王及使团,朝鲜使臣相当不满。1790年,这个以大清为中心的朝贡圈实际上并不像乾隆想象的稳定和坚固。大清维持朝贡圈秩序的权威和力量,其实在日益衰退。

世界史

角度

朝鲜使臣在赴京途中看到繁华背后的困窘:“饥民之号丐者,至燕京相续,昨冬酷寒,皇城内冻死者甚众。”康乾盛世尽管可以数出好多成就,遗憾的是成就背后有阴影,这些阴影导致19世纪大清的“衰落”。就在乾隆志得意满的时候,中国之外的世界已发生根本转变,欧洲正从传统帝国逐渐转向现代国家。

——据葛兆光《朝贡圈最后的盛会》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放宽历史的视野,解读乾隆八十寿庆的不同意义。
(2)以材料为范例,对辛亥革命的意义进行历史解释。
2024-03-22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