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是一个大转型时期,其变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了。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政治改革方面,也体现在思想、社会和经济生活方面。除了今文经学运动外,一些观点和行为也从根本上重新定位,这是由传统学术的变动趋势和西方思潮的涌入所引起的。社会方面,个人代替家庭和家族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买办和军阀两个新兴阶级备受瞩目,同时,城市数目激增。经济方面,对政府财政的批评增多,贸易逆差加剧,而且外国对中国经济中的现代部分的控制加深……在这十五年里,旧的思想、社会和经济秩序已荡然无存,而新的秩序正蓄势待发。这种快速的转变,预示着一场大的政治动荡将翩然而至,历时两个半世纪的满洲王朝正处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如采它不能与时代同行,并提供一种替代暴力变革的方式,它将注定灭亡。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以“潮流·秩序”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9-04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奉节某校高三学生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一1899年1902年一1904年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024-01-11更新 | 30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英雄创造历史       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4 . 19世纪末,中国先进分子以君主比附“华盛顿”,宣传“英雄华盛顿”形象和“华盛顿建国”;20世纪初,宣传的则是“国民华盛顿”形象和“国民建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的影响B.民族危机的加深
C.群众觉悟的提高D.民主革命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末,中国先进分子以君主比附“华盛顿”,宣传“英雄华盛顿”形象和“华盛顿建国”;20世纪初,宣传的则是“国民华盛顿”形象和“国民建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的影响B.民族危机的加深C.西学东渐的影响D.救亡图存的深入
2024-03-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晚清小说中,疍民(连家船民)一改此前或是仙风道骨的侠女,或是凶残嗜杀的盗匪的文学形象。一方面形象逐渐软化,不再凶恶;另一方面摇身一变成为南宋遗民和革命先锋。这体现出(     
A.女性的社会形象日益丰富B.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
C.民族交融促进疍民封建化D.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
2024-02-25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如何称呼来自遥远欧洲的人群,在近代中外交涉历程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1832年,中国官员在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阿美士德号的批文中按惯例称为“该夷船人……”,英国船长认为“夷”意指“barbarians”(野蛮人),为此大为光火。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虽称欧洲各国为“西夷”,但也指出“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穿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并明确提出应“师夷长技以制夷”。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朝廷文书中原来使用的“夷务”随后也改称为“洋务”。

——摘编自马戎《西方冲击下中国的话语转变、认同调整与国家重构》

材料二:1895年,面对大国地位的衰落和中华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改良派和革命派以各自的方式展开救亡运动。1895年发生或萌发的诸多事件,加速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国有着多重意义。

——摘自孔亭《1895年:近代中国的多重意义》

(1)概括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人对欧洲国家称呼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改良派和革命派各自开展的救亡运动,分析它们在“加速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上的意义。
2023-12-2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格兰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图中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为两个事件的共同特征。这一共同特征是(     
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C.社会主流思想变化D.资产阶级救亡图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孙中山在回顾其革命历程时曾指出,在1895年广州起义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1900年惠州起义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戊戌变法对民众的思想启蒙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清廷在新政中立宪骗局败露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2024-03-25更新 | 466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苏报》创刊于1896年,初为“日商”报纸。1900年陈范接手后,开始“高唱保皇立宪之论”。1902年《苏报》特辟“学界风潮”,对国内外学生的爱国运动和革命运动作连续报道,在邹容的《革命军》出版后,立即加以介绍推荐,大加赞赏。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预备立宪暴露清廷本质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