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表为奉节某校高三学生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一1899年1902年一1904年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024-01-11更新 | 32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1—2012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3-24高二下·上海·期中

2 . 材料一:“不自由毋宁死!”斯语也,实十八九两世纪中,欧美诸国民所以立国之本原也。自由之义,适用于今日之中国乎?曰: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

——梁启超《论自由》(1902年)

材料二:所以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人数居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我们对於人类全体的幸福,该负四分之一的责任。不尽这责任,就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同时的人类,其实是对不起自己。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

(1)材料一中梁启超对西方文化有怎样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看法发生了那些变化?
(3)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关于中西文化看法的变化?
2024-04-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国史(上海专用)
3 . 1842年,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事……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这种变化说明了(     
①民国政府积极维护和争取国家权益     ②国际法思想进一步传播
③天朝上国理念一直影响着外交决策     ④国家主权意识逐步增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30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戏剧改良。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是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剧坛上一次涉及到戏剧观念、戏剧创作和若干重要剧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戏剧运动。

材料一   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02年,最初的倡导者是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各种新型传奇杂剧剧本创作大量出现的同时,一些地方剧种的改良活动也陆续起步。最早感风气之先的是川剧。1904年,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不仅集资修建了一个叫做“悦来茶园”的较新式的戏园供演出用,而且邀集了黄吉安、赵熙等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时规定了较具体的有关演出和考核、奖惩伶工的办法,以提高演员的演艺和从艺的事业心、责任感。这不仅使近代川剧产生了一大批由文人创作或改写的具有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的新剧本,如《柴市节》《闹齐宫》《情探》等,而且使川戏的表演艺术有了迅速提高。

——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

材料二   话剧的出现为戏剧改良注入了新动力。1920年代初,一些地方知识分子支持在悦来茶馆演话剧。192012月,四川全省学生联合会以万春茶园为舞台演“新剧”,并联合各新剧团到成都各校演出,推动社会教育。联合会宣称其目的是“启发民智”,而非谋利,要求警察在当前“军事戒严期间”帮助维持秩序。因为演出收入用于“公益”,联合会要求免除当时必须征收的“伤兵捐款”和维持秩序的“弹压费”。1931年,摩登剧社在大舞台戏园演出反对日本侵略的剧目《山河泪》,吸引大批观众,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剧社相信在“九一八”事变后,这个剧能够激励人民“同仇敌忾”。

——王迪:《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1)材料一中“川戏改良公会”成立的中外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20世纪30年代的戏剧演出与20年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近代社会变迁与戏剧改良的关系?
2023-06-27更新 | 77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苏报》创刊于1896年,初为“日商”报纸。1900年陈范接手后,开始“高唱保皇立宪之论”。1902年《苏报》特辟“学界风潮”,对国内外学生的爱国运动和革命运动作连续报道,在邹容的《革命军》出版后,立即加以介绍推荐,大加赞赏。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预备立宪暴露清廷本质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6 . 如表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     
时间主题代表文献或译作
鸦片战争后了解世界《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求强求富《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等
甲午战争后救亡图存《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
20世纪初民主革命《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
科学启蒙《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
A.思想解放逐渐深化B.社会性质不断变化
C.民主观念持续更新D.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2024-04-2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这一时期官费留学生回国以后成为著名人物的有:留美的詹天佑、唐绍仪等,留欧的严复、萨镇冰、刘步蟾等。这批人在新兴的邮电、铁路、矿业等工业和教育、外交、海军建设中做出较大贡献。

——摘编整理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经历重创的清政府开始把眼光从“泰西各国”转向小国日本。1898年光绪皇帝发布上谕,“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此后又令各省督抚遴选在职官员及学生送日游历游学,并颁布了有关的鼓励章程,赴日留学之风骤然兴起。除了清政府派出大量的官费留日学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在长达16(1896—1911年)的留学热潮中,留日学生多达45000多人,60%的留日学生在留学科目选择法政科和师范科。留日学生中的一些先进分子,如黄兴、宋教仁、陈独秀、蔡元培、蒋志清(蒋介石)等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和骨干,跟随孙中山为推翻清朝腐败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编自彭洁《简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后的留学活动较之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活动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留学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夫西洋诸国,恃智力以相竞。我中国与之并峙,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官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使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摘编自1885年薛福成《筹洋刍议·变法》

材料二   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土耳其天下陆师第一而见削,印度崇道无为而见亡,此其明效也。故今日之教,宜先开其智。武科弓刀步石无用甚矣。

——摘编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材料三   我中国地大物博与美(国)同,而吾国家产之富、矿质之丰,比之美国过之无不及。劳力之人工,我即四倍于美国。我国所欠缺者,资本也、才能也。偿我能得此两要素,则我之实业发达,不特可与美国并驾,全当四倍于美国。

——摘编自孙中山《中国实业如何发展》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走和平发展道路。

——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2013128日)


(1)简析材料一、二、三中“富强”内涵变化的时代背景。
(2)指出材料四中“富强”内涵的新变化,并简述其意义。
9 . 民主的“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民主的思想与启蒙”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为了使这项社会契约不致成为一纸空文,它就不言而喻地包含有这样一个约定,即:只有它才能使其他约定具有效力;谁拒不服从公意,整个共同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公意……没有这一条件,任何社会约定都将是荒谬的,暴政的,而且会遭到严重的滥用。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转型中是起了实际作用的。梁启超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孙中山曾把《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制成小册子,作为兴中会的革命宣传品随身携带散发,并赠给了日本友人南方雄楠。

——摘编自李存山《对中国文化民本思想的再认识》

◆法国革命……它比那些较早的大变动引起更多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并影响了世界的更大一部分地区。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民众的充分觉醒。……为什么这一巨变会发生在法国呢?其根本原因是:启蒙运动的故乡法国,直到拿破仑登台后才由一个开明专制的君主统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通过研读上述材料,有的同学看到了民主的思想启蒙,有的同学看到了民主的社会变革,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期,湖北新式教育发展快速。1903年,湖北已有留日学生91人,两年后激增至1700余人,湖北还向欧美各国派遣了一定数量的留学生。以至于慈禧太后1907年说:“造就人才的是湖北,我所虑的也在湖北。”由此可知当时(     
A.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B.民主思想的传播威胁到清统治
C.清政府改变了鼓励留学的政策D.清末新政受到知识界普遍拥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