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同治十一年五月《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中说:“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摘编自杨家骆《洋务运动文献汇编》

材料二   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李鸿章的评价不同

时期评价
晚清时期认为李鸿章是晚清近40年来第一流紧要人物,但不能“将中国之失政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对洋务的认识最多。但他只知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最终难逃失败;但他误国之罪“无庸置论”,他的外交历史,实失败之历史。
民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称其汉奸,认为其仅能为满洲朝廷保其私产,而不能为国扩其利益。

——摘编自高波《李鸿章形象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李鸿章所言“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是指的什么?并对李鸿章的变局观予以简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对李鸿章的评价。指出影响对李鸿章不同评价的主要因素。
(3)某中国革命纪念馆关于“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探索的展板有四幅图片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探索的展板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史实准确,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2023-12-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测试(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的《民立报》。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人民群众欢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B.漫画作者的政治态度倾向于共和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提高民众地位D.辛亥革命使人民群众成为了国家主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荣氏兄弟近代工业布局

1:荣氏兄弟近代工业布局行为的时序—地理相关性图

说明:图中,虚线椭圆表示工业布局行为的相对峰值期。


2:荣氏兄弟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雷达图

注:集聚因素:由于把生产按某种规模集中到同一地点进行,因而给生产或销售方面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节约的因素。

——图:1、图2均摘自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结合图2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图1中的现象进行合理解读。
2024-03-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茶馆作为公共空间,国家政权在此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馆作为成都最常使用的公共空间,经常代表这个城市的形象。晚清以来,政府以维持公共秩序为借口,颁发各种禁令和规章,加强对茶馆的控制,限制对茶馆这种公共空间的使用,或把这些空间置于国家的监视下。出现以下情境:

情境一;1903年,制定《茶馆规则》,要求所有茶馆必须向警察登记,不得涉赌、斗雀,不允许秘密会社摆码头;说书人应向警察禀告,不得“演说淫邪妄诞之事”:茶馆桌椅不得摆放太密,不得放在檐外,以侵占官街。1911年5月底,茶馆不再只是人们闲聊的地方,而且充满着政治辩论和政治活动,“来碗茶”的吆喝,既是激动人心演讲的开始,吸引了三教九流,一小撮变成了一大群,一些人甚至站着听人们辩论,人们关心铁略国有化和对外贷款的问题。这场散了,他们又到另一个茶馆听辩论。

情境二1922年某天,两个老人在茶馆闲聊,一个说:`近来世界新、潮流新、学说新、名词新,我们不会跟倒新。又有笑无旧可守,只好听他罢!”另一个回答:“我看近来说得天花乱坠,足以迷人眼睛,眩人目,惑一些血气未定的青年。稍明事体的,都知道壳子话,骗人术,你这么大的岁数,还不了然吗?辛亥年耳内的幸福,到而今你享足没有?又有种种自由,你乡下大屋不住,搬到省末,就不敢回去,究竟自由不?热闹话我听伤了,如今再说得莲花现,我都不听”。

情境三国民党四川党部制定了《茶馆宣传实施计划》,把茶馆作为重要宣传阵地。令各茶馆悬挂孙中山和其他国民党领袖画像,设置讲台,配备黑板、国民党党旗、国旗等。针对在茶馆黑板上所写的内容.,设立了“省动员委员会”,每周发布“时事简述”。1941年6月20日的,实简述有三条新闻:第十条只有两行,关于欧洲战事;第二条稍长,关于在两湖战场中国的胜利,报告多少日军死伤;最后一条关于外交,中国与英国签订了500万英镑贷款协议,以及美国拒绝与日本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情景四.抗战结束后不久,成都地方政府发表五条命令‘一、严禁军人及非法团体在旅店茶社聚众开会。二、严禁不孝之徒在旅店茶社聚众赌博。三、严禁非法分子聚众讲理吃茶,扰吼公共秩序。四、凡有损毁旅店茶社深物者,应照价赔偿。五、凡违犯上列各项者,决予以从俨究办。’茶馆成为普通人发泄对现实不满的地方,当人们变得愤怒,声音越来越高时,茶馆老板会赶紧过来,“小心!墙壁有耳”。休谈国事的告白贴在每个茶馆处。

—摘编自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20世纪初以来近代成都茶馆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2024-04-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6年,孙中山解读三民主义时:欧美各国“文明进步”却引起“社会革命”,“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据此可知,孙中山的目的是(       
A.明确提出了反帝救国民族主义B.倡导实行国民共享的民生主义
C.实现资产阶级掌权的民权主义D.主张摒弃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彻指出:“事实上,革命运动很少始于一种革命性的意图;革命意图完全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温德尔·菲力普斯持同样的看法,他说:“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自然发生的。”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3-11-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孙中山所解读的人权,重点不在于个体的自由,而在于作为平民对国家政权的“共有”。他认为,天赋人权,就是人民对政权有“共有”的权力。依靠“不良之政府”的改革,逐渐获取人权的想法,是根本实现不了的“谬想”。可见,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A.吸收了西方人权理论普世的价值观B.增强了其民权理论基础的深刻性
C.重视唤醒民众进行革命的价值取向D.凸显了西方文明人性解放的意义
2023-05-31更新 | 472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但是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的具体化的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英)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道路”的代表性事件,并说明新中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胜利进军”的最大制度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对“唯一标准”进行精准具体解读的事件及其意义,并简要概括邓小平找到的“富国强民”道路的内涵和“根本转型”在经济体制上的表现。
2022-12-2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南太湖霅书汇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解读史料的基本原则。下列史料解读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选项史料结论
A“天下为主,君为客。”中国早期民本思想产生
B“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产生
C谭嗣同说:“誓弑尽天下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维新派强烈反对君主制
D孙中山说:“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革命派主张实行共和制

A.AB.BC.CD.D
10 . 在得知宣统退位的消息后,孙中山即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对此行为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孙中山社会革命要求
B.与三大政策的革命目标相同
C.反映了民族主义的思想主张
D.明确表达了反帝反封建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