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主张摧毁封建土地关系,土地归国家所有,但经过反复思量,孙中山在同盟会的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这反映了(     
A.孙中山具有土地革命的思想B.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孙中山重视农民的切身利益D.“平均地权”顺应历史趋势
2024-03-21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908年,《民报》刊出汤增璧所写的《崇侠篇》认为:“儒为专制所深资,侠则专制之劲敌”,“侠之不作,皆儒之为梗”,并讴歌了具有武勇之风的侠士精神。这(     
A.表明儒法思想互相排斥B.表明民族资产阶级“托古改制”
C.源自清朝基层治理混乱D.与科举制废除和局势变化有关
3 . 1842年,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事……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这种变化说明了(     
①民国政府积极维护和争取国家权益     ②国际法思想进一步传播
③天朝上国理念一直影响着外交决策     ④国家主权意识逐步增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30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不久因戊戌政变而中断。1901年6月,清政府却下令停止武科举,文科举取消八股,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实务。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逐渐深入B.废除科举成为共识
C.统治危机不断加剧D.学堂选官制度确立
2024-03-23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晚清小说中,疍民(连家船民)一改此前或是仙风道骨的侠女,或是凶残嗜杀的盗匪的文学形象。一方面形象逐渐软化,不再凶恶;另一方面摇身一变成为南宋遗民和革命先锋。这体现出(     
A.女性的社会形象日益丰富B.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
C.民族交融促进疍民封建化D.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
6 . 如表为晚清部分皇朝经世文编内容统计。其内容变化集中反映了(     
《皇朝经世文续编》
(葛士濬编,1888年刊行)
选辑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四朝重要奏稿、文章,在沿用1827年《皇朝经世文编》各门目的基础上,增加洋务、算学、疆域诸纲
《皇朝经世文三编》
(陈忠倚编,1898年刊行)
选辑光绪年间经世文,新增变法、约章、聘使、邮政、操练、制造、工程、船政、矿务、外洋、国势等诸目
《皇朝经世文四编》
(何良栋编,1902年刊行)
选辑辛丑条约签订后新出经世文,洋务更名外部,增加富强、国债、税则、钞法、银行、赛会、公司、公法、议院、善举、埠政、治道、史传、地志等
A.“中体西用”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B.西学输入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C.晚清政治力量和政治倾向的变动D.民众对西学的理解在不断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孙中山在回顾其革命历程时曾指出,在1895年广州起义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1900年惠州起义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戊戌变法对民众的思想启蒙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清廷在新政中立宪骗局败露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2024-03-25更新 | 516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在1900年以前,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学说及外国历史著作译成中文的,总共只有60多种,小说只有3种,而到1904年、前者增加到250多种,后者增加到20多种。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民素质的提高B.儒学地位的改变
C.社会变革的需要D.崇洋风气的盛行
23-24高三上·广东江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1—1906年间,在督抚安排下,地方新式官报的宣传方式、技术不断创新。1907年中央官报开办后,地方官报的体例、性质逐渐与其保持一致,内容上以文牍为主,减少了地方新闻等内容,由原来的“新闻纸”转变为“官文书”。上述变化表明(     
A.新式舆论方式占主导B.传统政治理念根深蒂固
C.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D.新政改革违背政府初衷
2023-11-30更新 | 910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历史02
10 . [中国近现代语言统一]

材料一   清前期,清廷构建了一套包括汉语文、蒙古文、藏文等在内的多语文合璧制度,清廷没有赋予包括满、汉在内任何一种族群语文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语文教育大体处于“各语其语”的自发状态。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将“国文”和“官话”设定为基础科目,同时确立了“书同文”和“语同音”的制度目标。同时期的《奏定学务纲要》规定,“兹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各学堂皆学官音”“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以便读古来经籍”等。1908年,各省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明文限制“不识文义”(指不通晓汉文)者不能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11年出台的《蒙藏回地方兴学章程》,使在边疆学堂中普及汉语、汉文成为明确的制度规定。

——摘编自湛晓白《清末国家语文统一与满汉族群关系变化》

材料二   推广普通话是新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指示》,决定成立中央一级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为了提高群众学习的兴趣,各地还结合政治、生产和生活素材编写了一些教材与读物。如江苏新沂县群众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普通话教材,还自发创办了拼音小报;昆山县编印了课本、拼音字母表、昆山话与普通话对照表,还创造出40余种救具。到1958年初,在方言复杂的福建大田县吴山乡学会听和讲普通话的已达77.7%。到1960年,昆山、新沂、沭阳等县已有几十万工农群众学会了普通话。

——摘编自崔明海《1956-1960年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清末国家语言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推广普通话活动的认识。
2023-05-27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