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清朝末年,社团勃发成为一时之政象。它们的存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政治文明的建设及社会的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观察材料中的变化曲线图指出,清末学会组建的两个高潮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
(2)图中学会数量出现第一次高潮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学会重要创办人梁启超、孙中山两人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间所做出的突破性贡献。
2022-11-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的西学译著统计表。该表客观上反映了(     
A.西学译著是宣传西学的主要途径B.民众为爱国救亡开始进行积极探索
C.西学东渐的潮流开始发生重大变化D.民族危机引发对制度的深刻反思
2022-11-2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这一时期官费留学生回国以后成为著名人物的有:留美的詹天佑、唐绍仪等,留欧的严复、萨镇冰、刘步蟾等。这批人在新兴的邮电、铁路、矿业等工业和教育、外交、海军建设中做出较大贡献。

——摘编整理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经历重创的清政府开始把眼光从“泰西各国”转向小国日本。1898年光绪皇帝发布上谕,“自以派人出洋游学为要”“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此后又令各省督抚遴选在职官员及学生送日游历游学,并颁布了有关的鼓励章程,赴日留学之风骤然兴起。除了清政府派出大量的官费留日学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自费出国的留学生。在长达16(1896—1911年)的留学热潮中,留日学生多达45000多人,60%的留日学生在留学科目选择法政科和师范科。留日学生中的一些先进分子,如黄兴、宋教仁、陈独秀、蔡元培、蒋志清(蒋介石)等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和骨干,跟随孙中山为推翻清朝腐败政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摘编自彭洁《简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甲午战后的留学活动较之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活动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留学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 . 1881年,首批留美公派学生因逐渐洋化,被清廷视为大逆不道而提前召回;1905年后,新式学堂毕业或留学回国的学历却成为进入仕途炙手可热的凭证。这一变化(     
A.促进了清政府全面推广新式教育B.导致民主科学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清政府统治需要D.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史官恽毓鼎(1862-1917)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初一日的日记中写道:“近来新学盛行,四书五经几至束之高阁……(考生试卷)且多为随手掇拾,绝无靠义理发挥者,大有如不欲战,不屑用心之势。”据此可知,该史官(     
A.对士人堕落深感羞愧B.对政府改革科举不满
C.对时局变化感到无奈D.感慨自己的前途渺茫
6 . 20世纪初年,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要抵御列强的侵略,就要推翻腐朽卖国的清朝统治,于是,“大倡革命排满”。而在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则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五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这一变化说明(     
A.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B.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且曲折
C.民族和民主意识的开始觉醒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