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期,清政府编纂的中外交涉档案中多采用“夷务”一词;20世纪初,档案中改用“洋务”一词;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交涉中多出现“外交”词汇。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觉醒
C.近代外交体系形成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2023-04-21更新 | 66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青岛中学2023届高三(十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2 . 晚清时期,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以下时间轴展示了其中的四件大事,方框处应填入(     
A.虎门销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D.武昌起义
3 .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12年 2月 12日),清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但在博物院典藏的清代档案中,发现一件进呈给溥仪的奏折,时间标注为“宣统十六年七月”。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宣统朝只有三年,应该是清政府官员误植年代的奏折
B.清帝虽退位,政府仍同意其继续使用帝号和原有纪年
C.洪宪帝制时,为获满族支持而以宣统纪年进呈的奏折
D.满洲国成立,其政府官员上奏给溥仪,故以宣统纪年
2023-01-15更新 | 33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1912年9月29日《民权画报》漫画《去年、今日》:画中主人公黎元洪从“去年”被革命党人逼迫就任军政府都督的旧军官摇身一变为“今日”的民国临时政府副总统。漫画表达的主题是(     
A.称颂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B.揭示民国共和政体的脆弱
C.表达对革命领导权的关注D.告诫袁世凯切勿复辟帝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担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安格联让多地海关税务司把海关税款以总税务司的名义存入汇丰银行,他还宣称“让税款跑到革命党的库里去是不行的”。安格联的这一做法(     
①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   ②意欲攫取中国的海关税款
③打算武力干涉中国的革命   ④造成革命党人的财政困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朱老总”是公认的中国红军之父,新中国十大元帅之首。1909年初朱德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8月从特别班提前毕业,10月参加云南“重九起义”,树起了“汉”字大旗;1915年得蔡锷将军密信,带兵在蒙自通电全国,宣布讨袁。在这一段经历中,“朱老总”参与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1915年朱德任支队长时的照片
A.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B.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
C.“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D.直奉战争和“中原大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向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历史进程,也是近代域外行旅者对现代文明探求的历程,近代知识分子是肩负着拯救国家的使命踏上域外行旅之途的。李鸿章因为要创办新式海军,先后奏请皇上,派遣福建船政学堂与北洋水师学堂学生、艺徒分3批共70人,赴英法等国学习先进技术,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康有为在遭到慈禧为首的清朝顽固派的残酷镇压后,流亡他国。他在行旅过程中,参照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在《欧洲十一国游记》留下了他的所思所感。蔡元培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探求,给域外纪游文学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篇章。

——摘编自傅建安《中国现代域外纪游文学的兴起与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域外行旅者对现代文明探求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五四运动之前,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探求现代文明的历程中所开展的运动(只写运动的名称即可);并任选其中之一,概述其积极作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保路运动

材料一   19115月,清政府将已收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保路运动。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59日,清政府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注:第一段文字为教科书正文内容,第二段文字为“历史纵横”栏目内容。)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1911年,政府与四国(英美德法)银行团签订一笔一千万英镑贷款的借约,作为开发满洲和币制改革之用,另外,还举借六百万英镑贷款作为建设粤汉铁路之用。前者用来实现1910年已计划好的币制改革,后者是为了把私人建设或发展的铁路收归国有。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材料三   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四国银行团逼出来的。正如盛宣怀所言:“查四国借款合同不能消灭,所以提议铁路国有,如铁路不为国有,则借款合同万不能签字,是铁路国有之举,其原动力实在于借款之关系。”

——夏良才《国际银行和辛亥革命》

(1)指出材料一中两段文字对保路运动叙述的差别。
(2)综合材料信息,就保路运动的原因作出你的叙述。
2023-07-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为张海鹏教授对晚清时期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的概括。

阶段划分

阶段特征

阶段一

1840~1864年

是中国初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的积极力量对中国社会面临的急遽变化作出初步反应的时期

阶段二

1865-1895年

阶段三

1896-1901年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确立期,也是中国社会中的积极力量对所处环境作出强烈反应的时期

阶段四

1901-1912年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下沉沦到谷底的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在成长,其政治代表人物发动辛亥革命……
(1)仿照材料中作者对阶段特征的概括思路,写出1865-1895年的阶段特征。
(2)指出阶段三中“中国社会的积极力量作出强烈反应”的代表性事件,并任选其一简述其历史意义。
(3)作者认为“1901-1912年是中国社会向下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举出两个事例说明该观点。
2024-02-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与个人

19世纪后半期,在西方入侵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启动早期现代化进程。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作为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留学生在本国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近代留学生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

代表人物历史地位留学经历
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自幼在香港美国人办的马礼逊学校念书。1847年,在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读中学,并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成为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人。1872年,容闭带领120名幼童赴美学习,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公费留学生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首位铁路总工程师。20世纪初,詹天佑因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而震惊中外
孙中山“中华民国国父”1879年入读美国夏威夷伊奥拉尼学校,1882年毕业后就读于美国公理会的奥阿厚书院。1886年进入广州博济医院学医,1887年转学香港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毕业后,孙中山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后来,弃医从文,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

——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依据材料信息,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近代中国留学青年对现代化的探索之路。(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