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史学界就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分期问题展开论辩,主要分歧如下:

代表人物分期标准
胡绳、戴逸以阶级斗争为标准,强调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历史现实决定的
孙守任、范文澜以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为标准,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反动统治者,外国侵略势力起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梁景和《中国近代史分期与基本线索论战述评》

选择上述某一标准或者自拟一个标准,运用中国近代史具体史实,对中国近代史前期进行分期并予以说明。(要求:分期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5-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武昌起义爆发后,英美报刊均以更为务实审慎的态度向西方报道中国局势,并不多见关于“宪政”“共和”等政府形式的讨论,而是注重分析南北割裂的局面,并表达出对孙中山政府实际治理能力的担忧。这些报道反映出英美两国(     
A.支持南方革命政府B.期望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C.注重维护在华利益D.意图促成军阀割据局面
2024-03-21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教仁,生于1882年,14岁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在校期间受革命团体影响,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i904年,宋教仁和黄兴、刘揆一等人创立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纲领的华兴会。同年,宋教仁前往日本研习西方的政治和法律。1905年,宋教仁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自创报刊《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1911年,宋教仁亲自筹款购买武器弹药,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参与了南京临时政府筹建的全过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他亲自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言论。在宋教仁的主持下, 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取得重大胜利。就在宋教仁准备以国民党党首身份赴北京组阁之际,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年仅31岁。   “宋案”揭露后, 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主张立即“武力讨袁”,进行第二次革命。

——据新华网《为国捐躯宋教仁》

(1)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宋教仁在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斗争方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教仁的革命活动。   
2024-03-02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共进会集会决定联合筹划起义事宜。会后,与会人士同感缺乏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决定派人到上海吁请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成员莅临武汉主持大计。同盟会内部因对武汉情势迟疑不决,相互推托,竟不能及时启程。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缺乏统一行动指挥B.领导集团具有历史局限性
C.缺乏广泛群众基础D.派系林立影响革命的进程
2023-11-17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政治妥协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摘编自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二: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来已有学者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辛亥革命这场“大妥协”。
(3)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2023-08-05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6 .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A.继承清政府外交政策B.急于扩大统治基础
C.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
2023-06-20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率先创建了现代民族国家。一方面,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另一方面,英国创建的民族国家又产生了一种与中世纪不同的现代民族意识;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它攻击封建主义的实践以及帝国暴君的压迫,并宣布人民的主权以及所有的人民有权决定其自身的命运。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发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它推动中国人修正陈旧的国际观,使其一变原来的天下意识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认为中国不过是世界普通的一员。它具有深刻的民族批判精神,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

——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3)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民族主义内涵的异同。
2023-06-05更新 | 350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4月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他于武昌起义当日即致书满族留日学生,对自己昔日过激的言论深表歉意,同时表示清廷被推翻之后,“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章太炎民族观的转变(     
A.消除了满汉民族的隔阂B.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
C.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2023-05-24更新 | 674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而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改良总是比革命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因此改良为首要选择、避免公开的暴力对抗应为常情。然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革命与改良的发生皆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当社会矛盾尖锐到改良不足以应对时,革命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在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既有路径分歧的一面,又有互为促进和声援的另一面。改良与革命各有功用,共同推动者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如果说革命是高昂的主旋律,改良则是和声,是副歌,两者的配合使历史前进的交响曲更加雄浑丰满。

——摘自王建朗《再议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根据材料,围绕改良与革命的关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05-22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同盟会成员创办的《民呼日报》刊发旅沪蜀人檄文:“失川汉铁路,即亡国之本,而卖川汉铁路,即无异卖全国。政府已矣,吾四百兆(四亿)之可怜虫,将奈何!”该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反映出列强势力开始深入内地B.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C.促进“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D.为武昌起义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2023-05-08更新 | 833次组卷 | 12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