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清政府曾于1911年11月3日宣布“宪法十九信条”:皇帝之权、皇位继承顺序由宪法规定;皇室大典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皇室经费之制定及增减,依国会之决议;……宪法由资政院起草议决,皇帝颁布;宪法改正提案之权属于国会。与之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B.预备立宪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
2024-04-08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36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7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同盟会内部在讨论临时政府体制问题时,孙中山说“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宋教仁则“内审国情,外察大势,鉴于责任内阁之适于民国也,起而力争”。这表明当时(       
A.孙中山反对采取总统制B.同盟会内部一致认同内阁制
C.宋教仁主张实行内阁制D.同盟会试图限制袁世凯专权
2024-04-03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36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7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3 . 孙中山认为西方立宪各国几乎都是用立法机关行纠察监督之权,容易导致议会权力过大而干扰行政权的正常行使。于是他主张借鉴中国古代专设监察机关的传统,让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察权,使各权力机关更好地发挥效能、保护民权。孙中山的监察权理念(     
A.能够有效保障民权B.被国民政府成功实践
C.是中西合璧的产物D.与现代宪政理论相悖
2024-04-01更新 | 349次组卷 | 3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36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7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辛亥革命期间,美国报刊驻华记者积极描述孙中山革命领导者形象、宣传其共和理念;而英国报刊驻华记者及在华英文报刊则从支持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转为接受共和政府建立,持偏向支持袁世凯、不看好孙中山的态度。这些报道(       
A.真实还原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B.表明中国重视社会舆论宣传
C.基于维护列强在华利益的考虑D.揭露了清王朝覆灭的必然性
2024-03-24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倒计时16天-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武昌起义爆发后,英美报刊均以更为务实审慎的态度向西方报道中国局势,并不多见关于“宪政”“共和”等政府形式的讨论,而是注重分析南北割裂的局面,并表达出对孙中山政府实际治理能力的担忧。这些报道反映出英美两国(     
A.支持南方革命政府B.期望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C.注重维护在华利益D.意图促成军阀割据局面
2024-03-21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秘籍02 中国近现代史抢分专项 · 选择精练60题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6 . 武昌起义爆发后,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决定采取“金融中立”政策,力促南北方通过和谈解决问题。强调只有一个能够代表全中国的政府本能获得财政支持,并拒绝给予清廷和南京临时政府任何一方贷款,得到列强财政支持的袁世凯,成为南北和谈的最大赢家。据此可知(     
A.和谈使中国财政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列强干涉影响革命进程
C.和谈使袁世凯获得了清政府实权D.列强在华利益渐趋一致
2024-03-16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秘籍02 中国近现代史抢分专项 · 选择精练60题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7 . 台湾学者管东贵在《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的血缘解纽》中指出:中国近三千年中,血缘组织力跟政治组织力有对应消长的发展现象,其中有两次明显的突变,使中国社会分别进入“尚贤”和“尚法”的时代。标志着这两次突变的关键性史实是(     
A.郡县制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B.察举制推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科举制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皇帝制度确立“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2024-01-31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秘籍01 中国古代史抢分专项 · 选择题精练60题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8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     
A.防止袁世凯的专权B.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C.弘扬民主共和理念D.完善宪政制度建设
2024-01-26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02 中国近现代史抢分专项 · 选择精练60题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9 . 下面为近代《纽约时报》刊登的一则关于中国时局的报道。与之有关的事件应是(     
事变后,这个国家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部....除非获得充分的安全保障,否则北京当局不愿接受任何东西。就北京当局而言,时局走向取决于目前正在滦州(北直隶永平府,今属河北唐山市)集结的这支北方军队的态度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2年12月1日,梁启超在天津出版《庸言报》第一号,其中“建言”栏所刊内容全是针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的通论、专论、杂论、讲演等文稿,梁启超在《庸言报》各栏目上所发表文章类型统计如下图(单位:篇)。这反映了当时(       

A.知识分子建设新政权热情高涨B.民众启蒙成为学者关注重点
C.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争激烈D.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广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