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功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孙中山先生主要活动
1894年组织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建议
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05-1911年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1917年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924年 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 . 制度变革与创新

材料一

①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


——(唐)杜佑(通典)

明代天启年间青花瓷

注:图案中有“白马紫金鞍”的文字,源于一首古民谣:“白马紫金鞍,骑出万人看。借问谁家子,读书人做官。”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中国历史上扳倒皇帝的例子有很多,但每次扳倒后,又有新的皇帝登上那个宝座。辛亥革命则不同,其目的不是拥立新皇帝,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被掀倒了,皇帝宝座被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顷刻覆灭,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摘编自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材料二说“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序号

年份

事件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指出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78年

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从上表②—⑤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制度变革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示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2023-05-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维新派从强调强国保种,培养有知识的贤妻良母出发,大力倡导女子教育,利用报刊广为宣传,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兴女学解放运动”。梁启超强调: “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郑观应则提出“各省广立女塾,使女子皆入塾读书”。

1906年,清政府将女学列入学部职掌,1907年学部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比男子修业期限各缩短一年,同年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确立了女子教育学制。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号召中国妇女“规复天赋之权利,以扫除依赖男子之劣根性,各自努力于学问,以成救国之女豪杰,夫而后中国或可有望也”。他们认为男女平等教育是提高女子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唯一途径。191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制定了新的学制,规定初等教育男女可以同学,中学、师范、职业各类学校都可以为女生独立设校。

1905年起,湖南、奉天、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相继选派官费女子留学日本、美国,促进了女子留学的发展。

——摘编自段敏利《近代中国妇女教育的发展》

材料二   电影《女司机》(1951年)、《马兰花开》(1956年)是两部出自女剧作家之手,反映新中国初期女司机工作生活的作品。文学与艺术中的女司机形象体现了新中国政治文化的构想与实践,具有多重文化象征意义。

——摘编自刘传霞《新中国初期女司机形象的生成与多重文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女性教育发展的原因,说明应如何看待近代女性教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界塑造的新中国女司机形象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诸侯战争、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新兴地主阶级发起了一场持续一百多年的变革,完成中国社会的一次重要转型。 以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运用为标志,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 传统的贵族分封制逐步被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所取代,“封邦建国”的方式被统一的帝国所取代,社会成员结构从贵族和平民为主体转变为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 这种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使思想异常活跃,众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各国统治者出于自身的需要,网络人才,优待知识分子,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张国刚《中国历史上社会转型问题研究》

材料二   近代以来,在外部和内部动乱的双重压力下,在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惯性机制支配下,清王朝的统治权威削弱,组织能力降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传统自然经济的一统天下被打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 但中国不是以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而是以一个被侵略国家的身份被迫进入世界体系的。 然而,由于政局变换,近代中国的市场经济难以平稳地发展起来,民族资本主义只能在艰难中寻求发展。 在列强和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下,中国成为一个主权不完整的国家,落入了殖民地宗主国的半殖民地。19世纪70年代,以郑观应、王韬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的“君民共治”和设议院要求,是近代民主化的最初思想酝酿。 有革命派所领导的社会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最终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把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推向一个高峰。

——摘编自刘伟《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这一特征在社会领域的反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中国所遭遇的列强侵略的灾难性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840-1900年间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
2023-12-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梁启超1902年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已过去120多年。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不同阶层、不同民族和不同政治面貌的人们所广泛认同。中华民族”概念被中国社会广泛接受,最根本的原因是在现代中国的诞生与发展中、在中国面对世界并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过程中,中国人产生了自我凝聚和整合为一个整体的客观要求。事实十分显著,“中华民族”是中国在面对世界时产生的一个概念,是中国人面对世界的一个自我称谓,也包含着中国各民族在世界文化坐标中的定位。

——摘编自石硕《从“世界之中国”认识“中华民族”概念》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4-03-28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历史变革中,长江流域是首倡之地,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在军事、经济、文教、社会风气等领域,沿江商埠向周围地区影响和辐射,带动了近代化进程。在同西方接触过程中,长江人精研西学,走出长江,游历并留学海外,归国后,勤劳付出,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陈振江《近代长江文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讲好长江故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根据史料一、史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作用。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如何理解史料三的观点?
2023-06-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辛亥革命历史的时间轴。


材料二   革命的风暴在推动政权更替的同时,南京临时政府为推动社会改良采取了不少政策与措施,……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度、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一时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①②两个时间点发生的历史大事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在这众多的矛盾中,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单一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转化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民族危机和社会主要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近代中国的深重灾难和贫穷落后。因此,中国革命的对象“不是别的,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但它决不能容忍外来的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底蕴,曾经创造过灿烂的东方文明的民族。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家状况越来越糟。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举例说明1840-1912 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三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
2022-1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