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辛亥革命性质的评价,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观点,即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民族民主革命全民革命,前两种观点是主流观点,也是传统观点,它受到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认识的


影响。全民革命则是台湾学者提出的观点。

——摘编自孟国祥《辛亥革命解读的新视角》

材料二   事实上,革命的发生和革命的结果从较长时段来观察,其如何演进都不是人为的任意选择,评价一场革命也不能仅仅从当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孤立的判断,而是要以更开阔的视野,跨越历史时空,从更长的历史进程来进行审视。笔者认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应跳出成功或失败的二元论调,应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形势和世界历史进程去理解辛亥革命的价值,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反侵略、求民主、近代化的进程中来评估这场革命的意义。这就需要运用时空观念,将辛亥革命置于具体的时空语境下进行考察,建构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建立对这场革命结果的科学评价。

——摘编自马维林《时空观念在辛亥革命评价中的运用》


(1)你认为辛亥革命属于什么性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时空观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认为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已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孙中山认为,民国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故主张民生主义。他在1912年时说民生主义“非反对资本,反对资本家耳,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胡汉民在反思辛亥革命时认为:“同盟会未尝深植基础于民众,民众所接受者,仅三民主义中之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革命时代本有不能免之痛苦,闻和平之呼声足以弛其忍受牺牲、继续奋斗之勇气,故当时民众心理,俱祝福于和议。

——摘编自《宋教仁集》《孙中山选集》《胡汉民自传》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教仁认为“政治纷扰如故”的主要原因。归纳孙中山有关建设民国的主张及其依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后世良好政治建设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